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

(1)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是区域经济形成与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自然资源定义为: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生产力由劳动力、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三个部分组成,其中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两个因素直接或间接地与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有关。因此,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资源开发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展,自然资源的范畴也不断扩大。

(2)自然资源状况和丰裕程度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定位和战略重点选择

气候状况直接决定农林牧渔业发展的比例、重点和生产效率;地形地貌、人口密度决定了交通运输业及城镇的布局;自然资源禀赋直接影响各地区工业投资的重点和投资比例,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各地区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方向。在自然资源丰裕的区域,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可能成为区域发展战略的重点选择。同时,自然资源禀赋差异制约着区域的生产活动,进而影响区域的社会劳动分工。

(3)自然资源的质量和数量影响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

一个地区自然资源状况对该区域产业结构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区域内自然资源种类多,围绕不同的自然资源进行生产和深度开发的产业群就多。相反,区域自然资源数量越少,对区域规模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就越大。根据资源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程度不同,可将地区经济结构分为资源型、资源加工型和加工型三种类型。资源型经济结构是指区域自然资源赋存状况良好,资源的地域组合状况较为理想,自然资源对区域专业化部门的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区域向外输出的是直接的采掘工业产品、农产品或资源含量较高的材料工业产品和重化工产品。资源加工型经济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部分资源,资源组合不理想,部分重要资源仍然需要区外输入。加工型经济结构是指区域缺乏发展经济所需的自然资源,农矿产品、能源主要依赖区外输入,通过不同层次的加工和再加工向外输出制成品。

自然资源数量和质量不但影响自然资源开发的效益,而且也是决定区域产业发展的方向和内容,以及选择区域发展模式的依据之一。

(4)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状况决定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自然资源的开发对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自然资源禀赋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但是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仅仅是资源的保护和利用问题,更是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如果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不当,它将在一定程度上对环境和生态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作用,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影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7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