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区位理论侧重研究人类农业经济活动中的空间选择和空间分布规律。德国经济学家杜能(Johan Heinrich Von Thünen,1783—1850)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1826)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经济区位理论的诞生,杜能被推崇为经济活动区位理论的鼻祖、农业区位理论的奠基人。
杜能农业区位论的前提条件
第一,在“孤立国”中只有一个城市,且位于中心,其他都是农村和农业土地。农村只与该城市发生联系,即城市是“孤立国”商品性农产品的唯一销售市场,而农村则靠该城市供给全部工业品。
第二,“孤立国”内没有可通航的河流和运河,马车是城市与农村间联系的唯一交通工具。
第三,“孤立国”是天然匀质的大平原,各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等都完全相同,宜于植物、作物生长。荒地圈的存在使孤立国与外部世界隔绝。
第四,农产品的运费与重量及产地到消费市场的距离成正比例关系。
第五,农业经营者以获取最大经济收益为目的,并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他们的经营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