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发展史上,石川馨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他确定了全面质量管理中全员和全过程管理这一基本特性。管理者应当通过质量循环从而实现质量的全过程管理,并借助统计技术在全公司范围内实现质量控制,而不是仅仅利用石川图(因果分析图)发现个别问题。石川馨认为,日本企业能够成功地支配世界市场的原因,就在于日本人的质量意识和在质量管理方面所做的贡献。
日本二战后的经济繁荣常常被归因于日本人意识到人力资本的重要性。这表现在日本企业开始积极利用员工的创造能力,追求质量最优、浪费最小。石川馨及其同仁也因他们倡导的“质量管理人人有责”所创造的“奇迹”而名声大噪。在世界各地讲学期间,他一直向他的听众极力宣扬购买日本产品和服务的好处,因为它们是有质量保障的。
石川馨认为,有效的质量管理需要综合以下各种因素:产品和服务本身的质量控制;成本、价格、利润的综合控制;供应链和分销系统的可靠性控制。
日本企业TQC的成功可以归因于以下10个关键因素:
(1)把质量管理当成公司全员参与的活动。
(2)在质量控制上公司的高级管理委员会不能妥协,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3)明确公司目标,使其成为全体员工的共同目标,能够通过落实质量方针实现既定目标。
(4)运用1951年提出的戴明奖自我评价框架进行质量管理审计。
(5)依据事实进行过程管理,提供质量保证,在不同的部门同时进行质量改进。
(6)大力倡导团队合作与贯穿组织的质量循环。
(7)坚持有规律的QC培训与教育。
(8)同时运用初级和高级统计技术。
(9)对不同层次的以及所有工业部门的QC进行评价,并使这种评价扩展到日本工商业所有领域。
(10)政府的支持以及各种形式的全国性的QC宣传活动,比如指定质量月、举办QC交流会以及成立QC循环监督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