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行为学派的主要思想与代表人物

在单纯研究人与人关系的人际关系学派的发展下,管理者又发现,人际之间的关系不只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样简单,这种关系还会受到整个群体的影响,于是群体行为学派又出现了。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个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研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群体就是一种组织,“组织”一词在这个学派中可以表示公司、政府机构、医院或其他任何一种事业中一组群体关系的体系和类型。

库尔特·勒温(Kurt Lewin,1890~1947年)于1944年首先提出“群体动力学”的概念来描述团体中人与人相互接触、影响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对以后的团体行为的研究产生了较大影响。

勒温作为一个心理学家把心理学引入社会学,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企业和组织的社会群体,而这种研究的重心却是放在个体的观念、动机共处五项原则、愿望、行为如何被其所在的群体影响,即群体传播对个体的作用上。勒温对社会的研究十分广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和他的学生们对美国政府鼓励公众食用动物内脏的宣传进行了研究,从中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政府的宣传除非被家庭主妇接受,否则这类食物就不可能进入家庭成员口中。由此,他提出了“守门行为”和“守门人”这两个在传播学上影响深远的概念,创立了守门理论。1947年,勒温发表了他的最后一篇论文《群体生活的渠道》,对“守门行为”和“守门人”的概念进一步加以理论阐述。他指出,在传播过程中,信息总是沿着包含有检查点,即“门区”或关卡的某些渠道流动,那些能够允许或不允许信息通过的人或机构就是“守门人”。守门人的作用就是选择、过滤他所接受的信息。卢因的理论不仅为“人际关系”——“行为科学”的群体理论即非正式组织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组织的非正式传播研究做出了贡献,而且为大众传播学的创立做了扎实的理论铺垫。正因为如此,大众传播学界尊他为传播学的创始人之一,与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维尔、试验社会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以及社会学家保尔·拉扎斯菲尔德齐名。

此后,美国管理学家克里斯·阿吉里斯(Chris Argyris)在1957年发表的《个性与组织:互相协调的几个问题》一文中提出所谓“不成熟-成熟交替循环的模式”,指出“如果一个组织不为人们提供使他们成熟起来的机会,或不提供把他们作为已经成熟的个人来对待的机会,那么人们就会变得忧虑、沮丧,甚至还会按违背组织目标的方式行事”。他认为,如何解决个体成长和组织原则之间的矛盾是管理者长期面对的挑战,领导者的任务之一就是努力减少这种不协调,从而提高组织运行的效率。

在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中,道格拉斯·麦格雷戈(Dcugias M·Mc Gregcr,1906~1964年)是承继了梅奥传统而又有创造性发展的后起之秀。如果说,人际关系学派以心理学为基础,那么群体行为学派则以社会学为基础。所以,群体行为学派更偏重于组织,也更接近于管理。二者的重合,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组织行为学的迅猛发展,显示了群体行为学派对管理的贡献。不过,即便它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极为显赫的地位,我们也不能把组织行为学同管理学画上等号。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