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舆论观和效果观

“沉默的螺旋”理论的特点:舆论观和效果观

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它有两个特点:舆论观和效果观。

舆论是一个极为复杂的概念,在不同的学科有不同的理解。

第一种是政治哲学的观点,即把舆论看作是“公意”,是“共同体”的最高意志,是民主政治的基础,这种观点尤以卢梭为代表。

第二种是社会学的“有机体”概念,即认为舆论不是个人意见的简单集合,而是社会互动的有机整体。库利关于舆论“不是100个人分别制造的100只船,而是100个人合作制造的1只大船”的观点是其代表。

第三种是行为科学的观点,它或多或少地把舆论看作是个人意见的简单相加,其中的多数意见便被看作是“舆论”,这种观点较多地体现在现代舆论调查或“民意测验”之中。

第四种是社会心理学的观点,这种观点把舆论看作是社会控制的机制,认为舆论未必是事实上的“多数”意见,但至少是表面上的或人们感觉中的“多数”或“优势”意见,它通过人们的从众心理来制约个人的行为,因而起着社会控制作用。

诺依曼的“沉默的螺旋”理论,正是持后一种观点。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的是舆论的社会控制功能,在“沉默的螺旋”理论中,舆论与其说是“公共意见”或“公众意见”,倒不如说是“公开的意见”。诺依曼认为,只有那些“被认为是多数人共有的、能够在公开场合公开表明”的意见才能成为舆论。一种意见一旦具备了这种性质就会产生一种强制力:公开与之唱反调就会陷于孤立状态,就有遭受社会制裁的危险。为了免于这种制裁,人们只有在公开的言行中避免与其发生冲突。在她看来,舆论在双重意义上是“我们的社会皮肤”:它是个人感知社会“意见气候”的变化、调整自己的环境适应行为的“皮肤”;不仅如此,它又在维持社会整合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像作为“容器”的皮肤一样,防止由于意见过度分裂而引起社会解体。

“沉默的螺旋”理论强调大众传播具有强大的社会效果和影响。这里所反映的“强大影响”已经不止于认知阶段,而是包括了“认知到判断以及意见到行动”的全过程。“沉默的螺旋”理论的一个重要观点是,传播媒介提示的“意见环境”未必是社会上意见分布状况的如实反映,而一般社会成员对这种分布又处于“多元无知”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传媒提示和强调的即便是少数人的意见也会被人们当作“多数意见”来认知,其结果也会引起“沉默的螺旋”过程的始动,在传媒影响所及的范围内引起人们判断和行动上的连锁反应。换句话说,这一理论认为,传播媒介具有创造社会现实的巨大力量,这就是它的传播效果观。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