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威尔斯(L.Wells)在1977年发表的学术论文《发展中国家企业》中首次提出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有别于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所具有的规模经济效应,发展中国家的企业拥有为小规模市场服务的生产技术。例如,低成本生产要素、较高的灵活性,适合小规模生产,能满足低收入国家或消费群体对制成品市场的需求,这种具有劳动密集型特征的技术是发展中国家企业的竞争优势。此外,发展中国家的中小民营企业在对外投资时,往往重视“宗族团体”,依靠亲戚血缘关系等形成经营、生产网络,增加企业的生产品种多样化和灵活性,形成跨国经营的优势群体。
案例 温州人在意大利
意大利是欧洲乃至世界时装之都,温州商人凭借灵活的经营理念和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意大利的零售和服装业开辟了一片天地,物美价廉、品种丰富是温州商品的主要特点,满足了当地普通消费者的需求。2009年3月,温州商人徐家驹在意大利的第二家经营面积超过1500平方米的新时代商场,在意大利海滨城市佩斯卡拉市附近正式开业,把温州的优质服装、鞋类产品推向意大利零售市场。徐家驹表示,在海外商业圈立足,一定要研究当地主流社会商业企业不同的经营模式,再根据自己的特长,尽快在经营战术和战略上实现本地化。新时代商场就大量雇用了当地的意大利人担任营业员,由他们向当地消费者推介来自中国的、高质量的时尚商品和传统商品,让消费者认可并接受中国制造的商品。
普拉托(Prato)位于意大利中部,距离意大利文化复兴城市佛罗伦萨仅10多公里,人口20多万,是欧洲著名的纺织品集散地。伊欧楼和达沃拉工业区现在已有95%的企业被华人并购。温州华人买下工厂,聘来意大利或欧洲服装设计师画草图大样,打样出来后,立刻裁布缝衣,生产速度快,价格便宜,交货迅速,让旁边的意大利工厂纷纷停业。除了当地服装设计师外,工厂上上下下全是华人,布料多半由中国进口,制作出来的衣服全都贴上Madein Italy.这些物美价廉的服饰卖到欧洲各地,销路很好,订单不停涌入,工厂几乎全天候在运转,有的衣服甚至再卖回中国大陆或亚洲。
在威尔斯小规模技术理论的基础上,英国学者拉奥(S.Lall,1983年)则强调,发展中国家企业对引进技术不仅具有模仿和简单的改造,而是进行了消化、吸收和创新,并与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要素相适应,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随后,英国学者坎特威尔和托兰提诺(Cantwell and Tolentino,1991年)提出了第三世界国家企业技术创新升级理论。该理论强调技术创新是一国企业成长和产业发展的动力,由于技术起点落后于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企业只有利用学习效应,对技术不断累积,提升技术水平,从而提升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能力。
案例 华为的全球扩张和技术累积
华为进入国际市场初期利用“厚积薄发”的原理,非常重视技术优势对IT企业的影响,通过在海外直接建立研发机构、与世界著名通信领域跨国公司合作建立战略联盟、大规模的研发投入比率等发展路径,巩固了其在业界世界领先技术的地位,也形成了核心竞争力中的最重要环节。从1999年在印度班加罗尔建立研究中心以来,其陆续在德国、瑞典、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和中国建立了23家直属母公司的研发中心,保证了公司能够在全球主要通信发达市场获取最新的技术和市场信息。此外,采用“技术互补互利”战略,2003年与3Com公司、2004年与西门子公司、2007年与Symantec公司成立合资研发机构,在节省了研发的成本和时间外,拓展了技术领域、提升了技术水平。同时,华为还与西欧主要电信运营商构建20多个研发战略联盟,如英国电信、沃达丰、意大利电信、法国电信等。通过合作伙伴对当地消费市场的了解,战略联盟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共同研发和设计新产品,成功地把研发成果进行商业化转发,为企业带来利润,同时也巩固了在欧洲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