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走动式管理的目标
走动式管理(MBw A, Management Bywaiking Arcund)是彼得斯提出的一种领导艺术,并且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掌握的。它的核心是管理者要融入员工之中,而不是在员工面前摆谱。走动式管理要完成三大目标:倾听、指导、协助。
走动式管理第一个目标是倾听。走动式管理不是待在办公室里翻阅各种数据和报告,而是到员工中间、客户中间以及供应商中间,直接地面对面地同他们交流。在走动中,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倾听者。通过倾听,领导者可以从员工、客户和供应商那里得到第一手准确信息。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领导者以现场解答和阐述的方式,把公司的价值观念传递给员工、客户和供应商,促使他们认同和接受公司的价值理念。
走动式管理第二个目标是指导。走动的目的是“要发现员工的工作进展如何以及他们在工作中都遇到了什么样的麻烦,通过询问来指导他们做一些重要的事情”。走动式管理的前提是估计到员工在工作中可能会有一些东西妨碍他们完成任务,而管理者走动是为了帮助员工解决困难,指引员工而不是命令、干涉、剥夺员工的自主权来解决问题。
走动式管理第三个目标是协助。走动式管理不是管理者越粗代庙,剥夺员工的权力,它只提供一些有助于扩大员工自主空间的建议。它不是命令员工应该干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而是提高员工的自信心和自制力。在走动式管理中,领导者不是指挥者而是参谋。
2. 走动式管理的特点
(1)主管动,部属也跟着动。
(2)投资小,收益大。走动式管理并不需要太多的资金和技术,就可能提高企业的生产力。
(3)看得见的管理。就是说最高主管能够到达生产第一线,与工人见面、交谈,希望员工能够对他提意见,能够认识他,甚至与他争辩是非。
(4)现场管理。日本为何有世界上第一流的生产力呢?有人认为是建立在追根究底的现场管理上。主管每天马不停蹄地到现场走动,部属也只好舍命陪君子了。
(5)“得人心者昌”。优秀的企业领导要常到职位比他低几层的员工中去体察民意,了解实情,多听一些“不对”的意见,而不是只听“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