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因素导致中国经济在最近30多年的时间里高速增长?
不同的经济学家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有些人根据经济学里的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导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原因,也有人认为固定资产投资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如果要让制度经济学家(比如张五常教授)来下判断的话,他一定说经济制度的改变才是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动力,我们从他2009年出版的一本书里就很容易找到答案。( 张五常.中国的经济制度.中信出版社,2009年10月。 )
制度经济学是产生于美国本土的一个经济学流派,是美国对经济思想的一大贡献。想想看,西方经济里的微观经济学产生于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之手,而其宏观经济学产生于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之手,美国的经济学再发达也是拾人牙慧,所以好强的美国人一定会独树一帜,想方设法创立自己的经济学说。制度经济学恰恰就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在经济学领域里的一个表现形式。
制度经济学诞生于1900年左右的美国,到今天为止差不多110多年了,虽然先后有旧制度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之分,但其主要思想没变,那就是制度最重要。不过,限于篇幅,我们这里主要简单阐述新制度经济学的某些观点。
那么,什么是制度?制度经济学里的制度概念非常宽泛,它指的是广泛存在于社会中的风俗习惯,其中包括各种经济、政治、法律、社会和心理因素。根据这种定义,大到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小到一个公司的组织结构形式和规章制度都是经济学上的制度,像新制度经济学里的各种产权形式也都被划归到制度的范畴里。
制度经济学以制度为研究对象,强调制度因素在经济生活中的决定作用,而传统经济学恰恰忽略了制度这一因素。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传统经济学的研究只重视数量关系,并只局限于对很少几个经济条件进行分析,使经济学成了只关心稀缺资源配置和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学,因而是片面的。新制度经济学家主张以质的分析即制度-结构分析代替量的分析。为此,一些著名新制度经济学家研究了很多以前的经济学家未曾注意或很少涉及的问题,如小生产者问题、妇女问题、种族问题、家务问题、教育和文化问题、卫生保健问题,等等。新制度经济学家称他们的这种经济学为“开放的”经济学。
我们用两个经典案例来说明新制度经济学里的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路径依赖。在新制度经济学里,路径依赖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还是“坏”)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看看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方式。有些人可能已经注意到了我们几乎天天使用的计算机键盘的字母排列方式很奇怪,它不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而是看上去杂乱无章。据说,打字机发明者、美国人肖勒斯(Sholes)当初在研制打字机时(1870年),为了解决打字员打字速度过快造成挤塞的问题,故意打乱了字母排列顺序,而直到今天仍按照通行的QWERTY顺序排列。到了1936年,美国发明家德沃拉克(Dvorak)博士历经十余年的研究,发明了一种新的键盘,起名为ASK键盘(“美式简化键盘”的英文字母缩写),声称比QWERTY键盘效率更高。不过,ASK键盘并没有站住脚,慢慢地销声匿迹了,QWERTY却独霸键盘市场直到今天还独领风骚。为什么?美国经济学家大卫在1985年发表文章认为,QWERTY键盘之所以能在市场上占统治地位,不是因为它最好,而是因为它最早。这种情况被称为路径依赖。所以一件商品最早占领市场是多么重要!不过现在我们手机上的键盘字母就是按照顺序排列的,用上去舒服多了。
另外一个经典案例就是我们在初中就学过的有理数。为什么数学上把可以用分数表示出来的数叫做“有理数”?难道这样的数是有道理的数?当然不是。其实这纯粹是一开始的翻译错误,然后就将错就错以讹传讹以至于谬种得以流传至今。有理数的英文是“rational number”,其中的“rational”既有“成比例的”意思也有“有道理的”意思,当然在这里应该翻译成“成比例的数”,可也不知道是谁第一个吃了螃蟹,将其翻译成了“有理数”,于是可以用分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变成了有理走遍天下的“有理数”,而不能用分数表示出来的数就变成了无理寸步难行的“无理数”。其实,之所以如此,无疑就是因为路径依赖,习惯成了自然。
当然,新制度经济学家主要研究制度而不是技术的路径依赖性。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有很多案例可以生动地说明路径依赖确实存在而且很顽固。有一个成语叫做“萧规曹随”,字面意思是西汉初年的萧何创立了规章制度,当萧何死后,曹参做了宰相,仍照着萧何制定的规章制度行事。我们再看看少数民族的清朝取代汉民族的明朝后实行的一系列文官制度就明白路径依赖的道理,一个新朝代取代了一个旧朝代,但主要政治制度并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只是朝代的名称改变了而已,所谓新瓶装旧酒。
制度经济学还在发展之中,我们相信它在中国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因为它适合中国的国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