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基数效用论?什么是序数效用论?

既然效用是用来表示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那么不同物品的效用是不是可以比较呢?在西方经济学中,先后出现过两种衡量效用大小的理论,这就是基数效用理论和序数效用理论。

(一)基数效用论

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是可以衡量和加总的,效用的大小可以用1、2、3等基数词来表示。例如,消费者喝一杯咖啡的效用为20个单位,一块面包的效用为12个单位,那么这个消费者消费这两种物品得到的总效用就是32个单位。根据这个理论,可以用具体数字来研究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问题。基数效用论采用边际效用分析法来分析消费者的行为。后来,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基数效用论过于牵强,因为人们根本无法确定效用计数单位的标准,谁也说不清一杯咖啡的20个单位效用究竟来自何处。于是,就又产生了序数效用理论。

(二)序数效用论

序数是指事物之间前后、高低排序,比如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观点是:效用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须确定其商品的具体效用是多少,只需用序数(如第一、第二、第三等)来说明各个商品的效用大小,并以此作为消费者选择商品的根据。例如,一个消费者对看电影的兴趣要比看球赛的兴趣大得多,那么,对这个消费者而言,看电影的效用就大于看球赛的效用。序数效用论可通过无差异曲线进行分析比较。

不管是基数效用论还是序数效用论,它们分析方法的目的、对象和结论都是一致的。两者在分析方法上的最主要区别是:基数效用论采用了效用可计量的假定;而序数效用论分析时认为效用不可计量,只能是按高低、前后排顺序的假定。序数效用论的分析方法避免了使用基数效用分析所导致的计算上的困难。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9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