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海南五兄弟之一张宝全:与冯仑、潘石屹同为海南五兄弟

(二)“无利不起早,商场没有永远的敌人”

经商就像童话故事中的红舞鞋,一旦穿上,就停不下来。张宝全就是如此。

回到北京后,张宝全开始筹划如何启动他的第一个楼盘。作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开山之作,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然而,他首先要过的就是公司开发资质这一关。

1995年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地方保护主义很严重,凡是北京以外注册的房地产公司,都被看成“外地公司”,要开发房地产,必须和本地有开发权的公司联合。而那时北京有征地权的公司只有10家,基本上都是房管局、建委的下属企业,有开发权的企业也不过几十家。

张宝全看中了西直门电影学院旁的一块地,想在那里开发,就和当时北京一家很大的房地产公司合作。张宝全的公司挂靠在它下面,给10%的干股作为回报。开始倒也顺利,等到张宝全辛辛苦苦筹备了一年时间,投资了近2000万元,眼看就要立项的时候,对方反悔了。原因很简单:对从来没有楼盘开发经验的张宝全不信任。成功了,倒好说。一旦做砸了,你张宝全拍拍屁股走人,所有的债务,公司就得兜着。

一年的努力付诸流水,张宝全欲哭无泪。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家公司一位离职的副总成立了一家新公司,有开发权,主动找上门来愿意一起合作,条件和原来的公司一样。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一筹莫展的张宝全大喜过望,当即将立项报告盖上对方公司的章,以对方公司的名义报了上去。

很快,立项报告批下来了。不过,项目并不在张宝全头上,而落在对方公司。

张宝全兴冲冲地去拿批文,这时,一幕他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情形出现了。对方摆出一副反客为主的姿态:“我们已经立完项了,欢迎你跟我们合作,但想合作的人很多……”

张宝全立刻傻眼了。

这就是商场!在金钱和利益面前,人性显得多么的脆弱和不堪一击!张宝全啊张宝全,你怎么就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呢?无利不起早,永远都是商场的铁律啊!

一番痛苦的自责和反思之余,张宝全心想决不能就这么白白地把项目拱手让出去,于是开始向北京市建委上诉。建委的同志对他说:“我们知道这个项目一直是你在做前期,但从法律上讲,项目确实是立在他们的头上,我们也没办法。”张宝全不服,去找当时北京市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副市长批示,如果他们(指那家公司)有钱,就让他们干;如果没钱,就撤项。建委通知对方3个月内打2000万元到建委的账上。

这3个月,张宝全度日如年,不知道命运会给他一个怎样的交代。成功了,万事皆好;要是失败了,怎么办?是偃旗息鼓,用在海南赚来的钱过安稳日子,还是收拾起残损的心情,一切从头再来?

3个月过去,对方四处折腾,想把项目卖出去,但始终无人接手。去找银行贷款,在当时宏观调控的情况下,海南房地产泡沫的阴影未去,银行不敢轻易冒险。大限已到,一分钱没有筹到,对方不得不接受被撤项的事实。

有了前两次的教训,张宝全学乖了,和另一家有开发资质的北京本地房地产公司一起成立了一家股份制企业——安地房地产开发公司,张宝全占90%的股份,项目就立在安地的头上。

名分和项目定了下来,时间也过去两年多,北京的房地产市场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很多新的楼盘蓄势待发。张宝全把自己的楼盘命名为“今典花园”,他要把它做成“北京性价比最高的房子”。这时,他搞艺术出身的优势就体现了出来。

当时北京的大多数楼盘还停留在满足“居住功能”的层面上,开发商们还津津乐道于“第一是地段,第二是地段,第三还是地段”。张宝全不。他除了在住宅功能上做足功夫,更率先在建筑艺术和人文环境的营造上大胆创新。他从景观开始,一草一木都匠心独运;在房屋的外形、颜色、用料上更是极其讲究,一切既与众不同,又能被大众接受……1997年,今典花园隆重上市,一开盘就赢得了市场的热烈追捧。

“我们也是因祸得福,要不是这么一折腾,也许公司至今还挂靠在别人的名下,也不会有今天的今典集团。”谈起当年遭受的挫折,张宝全显得很平静。记者问他恨不恨那位副总,张宝全淡淡一笑,通达地说:“有什么好恨的?在商言商,在他的角度考虑,也没有什么大错,求利嘛。现在我们有的时候还见面,他说宝全现在做得不错,我说还行吧,就这样子。”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