旭龙集团创始人吴旭:海南商界强人

(三)出岛经商,步步为营

1983年,吴旭中学毕业,似乎已成熟许多。这个年龄的孩子即将迈出未来人生选择的关键一步。母亲到供销社提前办了退休手续让儿子“顶替”,像他们这样的普通老百姓家庭,没有“后门”可走,唯有“顶替”一条路,别无选择。

“顶就顶吧,”好心的亲戚朋友劝他吃现成的商品粮,“你不要就会浪费掉一次机会,名额……”吴旭的心里很矛盾,他犹豫,却不便明说出去。不是他心高气傲,他不满足于一份现成而平庸且不需举手之劳就可以端着的“铁饭碗”。这要是换了别人,绝对是求之不得的事情,那时人们对工作的期望值不高,能混就混,如此而已。

吴旭却比一般人想得多、想得远,他从小养成的秉性就是不想依赖任何人,凡事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获得,只有这样才心安理得。他对母亲说,让在家待业的姐姐去上班,而母亲的心思和许多妇道人家一样,儿子是自家的,女儿嫁出去是别人的。吴旭告诉母亲“我想换种活法”,这句话在心里憋了很久,终于说了出来,他不愿意按父辈给他安排好的方式去生活。话虽有些伤母亲的心,深谙世事的父亲却又一次理解了年轻人的倔强。

放弃了唾手可得的工作,吴旭对自己的人生之路从哪里开始,有了一种紧迫感。

1984年,中国改革开放的脚步越来越近,沿海地区先行一步开始搞活,海南岛虽还处在封闭中,却也欲开未开地吹进了缕缕新鲜的气息。一批批“三洋”“索尼”电器运进了海南岛。这些洋货对当时的中国人来说,还是物以稀为贵的紧俏商品,人们如果能搞到彩电、音响等进口货,就会把嘴巴笑歪。出国人员以拥有一套“三大件”为荣。吴旭在家里坐不住了,他灵机一动,找朋友凑了200元钱的路费,搭上汽车去了海口,然后渡过琼州海峡,爬上火车去了长沙。生平第一次出岛,他感到世界真大,余下的所有感受如果用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新鲜!是啊,这个在岛上生活了17年却从未见过火车是啥样的年轻小伙儿,对大陆总算有了直观的印象。

这次出岛果真不虚此行——他了解了许多信息,掌握了长沙市场上电器的货源渠道和价格行情。正像当初预料的一样,如果把电器商品从海南运到长沙去卖,缴完出岛税费,除了运费之外,一部彩电还有四五百元钱的赚头,录像机的利润就更高。

回到澄迈,吴旭跟父亲商量,然后东拼西凑借来2000元,购进一台样机,再次连夜过海到长沙让别人看货,一个小时之后拿了钱,签了协议,赶紧搭返程的火车往回赶。从那以后,他常常都在车上、船上摸爬滚打。因为晕船,每次渡海都吐得一塌糊涂。火车好是好,但从来都是站着去、站着回。有一次,车在夜间行驶,他疲乏得实在站不稳了,就蜷缩到座位下边,左手紧紧抱住录像机,右手找了张报纸盖在头上,开始打盹儿,可拥挤之中,过道上有人的杯子被撞翻,滚烫的开水洒了他一头,半个脸被灼得通红。做生意的个中甘苦现在想来,真是五味俱全。

不过这一年跑下来,收益颇丰,赚下几十万元。他把钱拿去置地、盖房,在小小瑞溪镇上,他们家成为全镇三大富户之一。年轻的吴旭并不知足,在随后的时光里,他继续尝试各种生意,马不停蹄地在投资经营领域里忙个不停,成功、失败,欢乐、痛苦,不一而足……

春去秋来,转瞬间两年过去,曾经是百万富翁的吴旭又一次变成了一文不名的穷光蛋。赤手空拳的他再次流下热泪,他不明白,创业的道路为何如此艰难?为什么天道并不酬勤?他深深地感到一个人老待在瑞溪这样的小乡镇上,既缺乏必要的信息,也不会有多大出息。他擦干眼泪,振作精神,带着两年来在生意场上磨砺的经验和一颗人生永不言退的恒心,毅然再闯商海。1986年初,他向朋友借了几千元本钱,单枪匹马到海口,重新白手打天下。

在海口,他租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房子,安了一部电话,买了一辆单车,利用自己的客源和货路,开始扩大业务的规模。他和朋友合伙,以朋友的房子做抵押向银行贷款,把五金电器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有声有色。

1987年,他正式办起了一家只有6个人的华达公司。在海口市,这是最先注册的第二家私营企业。

当时吴旭的生意经其实很简单:

1.啥生意来钱快就做啥生意。有人说一门心思赚钱,满身铜臭。他的理解恰恰相反:把赚钱当事业来干恰恰能干出名堂。干任何事情都一样。

2.他的做法简洁明快——“银行出钱我出力”,从取得批文到筹集款项、组织货源,凡事亲力亲为抢时间。至于银行凭什么自愿上钩与他合作,他说:“让银行相信我。”

吴旭对银行说:“钱嘛,你出大头,货由我来联系组织,拉回的货进你的仓库,你监管,卖掉之后利润分成。另外,我出资30%,要是万一砸了锅,亏在我头上……”

银行一想,哪有钱摆着不挣的道理?这么一来,吴旭的账上也开始日进斗金。他总结式地归纳道:“这叫给银行打工。”明眼人都懂,不就是“借鸡下蛋”嘛。

龙年,中国人的“本命年”。这一年,有希望也有失望。

海南岛建省,创办经济特区,给整个中国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掀起了一场举世瞩目的世纪末的移民浪潮,10多万人揣着淘金梦、开发梦闯到海南,如同美国西部牛仔。

海口、三亚一夜之间冒出了成千上万家外地公司和驻琼办事处,大陆各省市县纷纷来这里设“窗口”搞联营,岛上每天进出流动人口剧增……吴旭在闹哄哄的海南敏感地发现了房地产生意的潜在市场——“修房子,准赚!”他去三亚这个中国最南端的地方做了一番考察,很快和一家朋友开的公司达成协议,合伙投资几百万元资金,盖一幢当时三亚最高的8层大楼。可万万没有料到,正值大楼修了一大半,经济形势因政策原因突然趋于停滞,几百万自有资金一下子全部陷了进去。

外地公司开始撤走资金,纷纷打道回府,海南一片低迷萧瑟的气氛让人迷惘,似乎一切都看不透。

有人说,走是明智的,留下是坚强的。

也有人说,海南真的相信眼泪了吗?

生于斯、长于斯的海南老板吴旭虽败走麦城,却无路可退。

1989年底,他去周游了一次“列国”,从对深圳、珠海等经济超常规发展的沿海特区的考察中,他隐隐感到海南乐观的前景。需要的只是“既然自己败在房地产上,那么就一定要从倒下的地方爬起来”。吴旭找来了许多有关房地产经营的书,潜心钻研,边学边干,从中外巨子成功的经验和失败教训中受到极大的启发,然而面对当时的现实处境,他却为自己的公司没有房地产开发权而深感苦恼。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1990年,在一次与朋友的聚会中,吴旭得知,三亚市劳动局属下的海深国际工程开发总公司,由于与之联营的深圳一方无意再继续合作,要求撤走资金,便瘫痪着,无法正常经营。

吴旭找上门去,对劳动局的人说,“干脆我们两家合作。至于钱吗,由我们出,你出牌子,赚了大家分。”简洁明快,一语中的。

对方的苦衷他明白,说穿了,“海深”账上的现款不足2000元,想清偿深圳方面几百万元的债权债务,已没有可能。为了让对方吃颗定心丸,他说:“你看这样好不好,深圳方面的股金由我来退。”就这样,虽然花了几百万元,但他给“海深”解决了一大难题,也牢牢地抓住了“海深”的开发经营权。吴旭接过了总经理的交椅,一切他说了算。

这一大胆的“押宝”,说实话,其背后的风险不是谁都敢承担的。在许多实力雄厚、经验丰厚、久经沙场的物业老手都纷纷打白旗、卷铺盖望风而逃的时候,吴旭偏偏反其道而行之,乘虚杀进房地产业,迅速完成了由商贸向房地产的战略大转移。

他的成功后来证明了接受“海深”这一举措是识时务的。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没有如此断然果敢的一棒,就无法掀开他生命中熠熠耀眼的篇章。

1991年,海南的房地产果然开始复苏,严阵以待的吴旭抓住时机迅速出击,甩开膀子痛快淋漓地大干了一回。他用自有资金购买土地作为抵押,把风险从自己身上转移掉,用银行提供的建设资金,在椰城海口的黄金地段潜心推出了“海深国际大厦”和“富人阁花园别墅”,创造了两周售罄的奇迹。年轻的吴旭一鸣惊人,在同行中名声大振。接下来,他把20%的回笼资金用于滚动投资,继续投建新的项目,并且一发而不可收。他陆续在龙昆大道建起了4座24层以上的大厦——东升国际大厦、旭龙国际大厦、富人国际大厦和三宝国际大厦,总建筑面积达45.8万平方米。他告诉记者,“经济规律有点像长跑接力赛”。他建一座就卖一座,绝不占压资金,或者与别人合作,及时分散风险,“不要一个人从起点一口气跑到终点,因为这样不累死也得栽倒。”吴旭的经营奥妙就在这里,其实认真想来并不玄乎,概而言之四个字——以地生财。成片吃进黄金地皮,人人都想,却又怕因为形势吃不透,因此需要瞄准时机,胆大心细。只有吴旭第一个吃了“螃蟹”。转眼间地价疯长,他又以地招商、以地引资、以地盖楼,“过去和银行这么做,现在和企业也这么做”。他说:“只要牢牢掌握好大盘,不犯方向性错误,在项目投资上,短、平、快的要搞,长线也搞,以短养长,马上获利,再发展长线项目,不让利息压死。”

对那些在房地产上栽了大跟斗的一蹶不振的企业,他说:这些人大都是炒家,投机过度所致,缺乏先见之明。吴旭的确比别人先走一步,先行一步则冒的风险大一些,但反过来也就可以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专,人专我精,人精我网,人网我大”。

旅游是海南的龙头产业,大有文章可做。

吴氏集团成立后,吴旭牢牢盯住旅游服务业做文章。他说无论从国情、省情、市情看,旅游业都是海南的龙头产业,也是政府支持的产业,以房地产的优势来开发旅游业,潜力很大,何愁不能赚钱?

在战略决策上,吴旭主张——要么你超前于政策,做不到这一点你就必须紧跟政策。一个对政策缺乏敏感的人当不了企业家。

他的性格历来如此,要做生意就做大的,“每做一件事,每跨出一步,都必须认真看到自己的脚印”。1992年9月,吴旭做了一个大动作——毅然出1.06亿元巨资收购了濒临破产的海南侨发温泉宾馆。这一举动石破天惊,亲者捏汗,竞者瞠目。此外,他还在原有基础上增建了1.8万平方米的建筑物并继续投入1.2亿元建设资金,搞了一个全国规模最大的集康、体、乐于一体的新温泉宾馆“康乐城”。这个多功能、综合性康乐场所,地处南大立交桥北,总建筑面积22569平方米,其内的18个多功能娱乐休闲项目均创全国之最。

与此相连的吴氏国际广场也是一项即将脱胎而出的宏伟杰作。这座高61层、全国单体面积最大的高架广场预计投资14亿元,即将破土动工。它建成后将成为海口市世纪性标志建筑。

在海南房地产二度萧条之际,这又何尝不是吴旭留给人们破解的一道难题!真可谓胆识过人。

1993年12月8日对吴旭来说,是个永远值得纪念的日子,以吴氏集团为控股机构,联合7家股东单位发起组建的海南旭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获准成立。作为集团的总裁,吴旭又开始了新的远征。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