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利达公司创始人吴惠天:漳州民企“教父”

(四)经营哲学

在中国的家电行业中,VCD产业是唯一没有走引进—消化—吸收—改造的传统轨迹的产业。从一起步,VCD产业在技术上就与世界保持同步,甚至部分开发领先于世界。中国的VCD产业以令国外电子巨头目瞪口呆的惊人速度发展。在这一充分自由的发展空间里,万利达的崛起、吴惠天的智慧与胆略格外引人注目。

有人曾经问吴惠天:企业经营的核心意识是什么?吴惠天回答:核心便是对本行业的市场化过程及对本企业的相应对策的准确估计。经营者必须弄清楚的是,不属于自己的机会算不算商机,发育不够成熟的市场算不算自己的市场。正像土地太贫瘠不宜种庄稼时,可以松土施肥,培育土地,但是否能够马上进行播种……1993年底,全世界第一台家用VCD诞生在安徽合肥的万燕电子有限公司,由此开创了一个年产值过百亿元的VCD产业。

然而时隔两年多,“开国元勋”财力不济,意识不够,操作无力,在VCD行业大发展的1996年,万燕如同一个疲惫不堪的老农,倒在了自己辛勤开垦的沃土上。

一直以来,吴惠天在很多场合反复提起万燕的悲剧,有时候甚至让人感到他是在提醒自己。

其实早在1993年初,吴惠天就从一些渠道了解到VCD机的关键技术——MPEG的解压缩技术。

尽管大多数中国人相信“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然而做什么都要算算经济账的吴惠天却只相信自己的算盘——他算盘一拨,发现以企业现有的实力并不足以独力打开如此庞大的市场大门,“投入产出比”很大,于是万利达率先开发投产VCD的计划便搁了起来。

这一年,年届50而“知天命”的吴惠天,日常用语里多了一些关键词: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什么产业应该在萌芽期进入,什么产业必须到成长期进入等问题,已经成了吴惠天内心平衡和思考的大事。

马克思说,资本是无孔不入的水银,哪里有利润的缝隙,就流向哪里。吴惠天似乎深谙其理。从万燕推出世界上第一批VCD机,到各路“诸侯”闻风而动纷纷上马,再到海外跨国公司虎视眈眈迅速染指……万利达始终按兵不动。直到1995年上半年,中国市场上VCD机已经批量涌入,老百姓开始逐渐接受这一新生事物时,吴惠天才忙碌起来。他走出南靖,以经销商或朋友介绍的身份走遍了广东几乎所有匆忙上马的VCD企业。他发现,所有这些大小“作坊”,几乎都依靠进口散件组装VCD机,或者停留在较低层次的1.1机、假2.0机上面,尽管它们在短期内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但由此而来的种种弊端,已经造成消费者在使用中的诸多不便。他还发现,那些“远看是洋货,近看是国货,细看是假货,一用是烂货”的VCD产品,正在令广大消费者无奈不满、失去信心。

几个月后,吴惠天胸有成竹地回到公司,做出决策,全力投入VCD的开发研制——比起万燕来,万利达已经整整晚了两年。

晚到并不等于迟到,吴惠天似乎很懂得经济理论上的“后发优势”。他亲自挂帅,在VCD发展的四个阶段中,直接进入最成熟的2.0机的开发研制。吴惠天的认识是:“别的企业为了短期效益正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我们岂能再买人家砸过脚的石头砸自己的脚?”最成熟也就意味着精度和难度最大,开发及生产的成本最高。吴惠天领着一群动手能力很强的技术开发能手,北上南下,越洋跨海,四处学习请教,寻找最新科技精华之间的融汇处,寻找尖端技术与中国国情的结合点……

1995年8月,终于将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飞利浦和C-Cube技术融为一体,率先开发出符合中国国情、代表世界最高品质的万利达2.0VCD——经电子工业部检测评比,万利达VCD成为全国唯一获得十项指标10A满分的“全能冠军”。

1997年4月,中央电视台《生活空间》栏目以“国产VCD为何走俏”为题,专题报道了万利达VCD在北京、上海、武汉、福州等地被抢购的盛况。

这一年,万利达VCD的产销量突破百万台,企业总产值突破25亿元,后来者居上,万利达成为全国VCD生产企业的“三巨头”之一。

然而一山岂能容三虎?更何况新科、万利达、爱多之后,全国还有数以百计的VCD生产企业,几乎每一个企业每天都能感到来自不同竞争对手的强大压力。

1996年底,广东爱多公司率先挑起价格大战,将爱多VCD零售价从2300元降到1997元。时值VCD销售旺季,全国VCD机供不应求。吴惠天冷静判断形势,没有跟进。

1997年6月1日,爱多再次推出“阳光行动A计划”,将单碟机从1997元降至1680元;6月8日,新科应战,将新科三碟机降至1780元。这一次吴惠天坐不住了,6月10日,万利达被迫应战。然而“战有战的战法”——经过研究策划,万利达宣布,降价幅度一步到位,将万利达三碟机调整到与爱多单碟机同样的价格1680元。也就是说,在这个价位上,爱多单碟机已不再拥有市场。

1997年6月12日,爱多进行全国总盘点,于15日匆匆忙忙推出了“阳光行动B计划”,将单碟机价格调整到1280元;与此同时,新科三碟机降价至1500元,国内其他品牌纷纷“跳楼”。

然而万利达却不再跟进了。这基于吴惠天对市场的一个基本判断:降价战扩大了市场份额,VCD名牌机很长一段时间将重新供不应求。市场果然应声证明:维持在1680元价位的万利达,销售量依然节节上升。同行们傻眼了:万利达怎么不来了呢?你站在那么远的地方,不是比我们多赚很多钱吗?

经此一役,吴惠天审时度势,为万利达摘取了三枚胜利果实:其一,当爱多、新科及全国大多数VCD企业均跑到价格边缘的时候,万利达却还有自己的空间;其二,通过把握调价的度,在全国消费者中间立起了“价位最高,质量最好”的口碑;其三,市场占有率大幅度提高,从不到10%增长到22%,而且相比爱多、新科而言,获得了更多的利润,积蓄了更强的实力。

1997年度VCD价格大战,不仅彻底击溃了海外兵团在国内瓜分市场的意图,同时还导致了全国上百家生产VCD的“小作坊”倒闭。北京一家刊物曾以“血流成河”来评价这场“半个月的战争”;广东番禺甚至为此召开了“全国VCD圆桌会议”,呼吁“联手约束这场VCD行业的恶性竞争”。对此,吴惠天指出:万利达对于VCD价格战的一贯态度是“不主张、不提倡、不挑头、不害怕”;然而市场经济,价格竞争势所必然,尤其是消费类的产品,我们只能练好内功,通过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完善服务来保证我们的竞争力和应战能力……

企业经营的成败是非,往往夹缠不清,恰如一个万花筒,单从一个角度看,总难得出完整的结论。有人曾将吴惠天治理企业的手法比喻为“贴地飞行”,含义是指他的极端务实,不好高骛远,一切从现行的最大效率出发。然而,问题的实质显然并不仅是这一方面。

1997年11月,在北京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的投标会上,有记者问吴惠天:“1998年长虹将上6条VCD生产线,你怕不怕?”吴惠天笑笑,说:“你怎么不去问问长虹——万利达如今做得这么成功,它的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这么高,广告投入这么大,你们现在才要上6条生产线,有没有风险?”

这位记者评价:吴惠天骄傲得可以。

然而,吴惠天却是有资格骄傲的。

福建省原省长贺国强在视察万利达公司时,曾经饶有兴趣地问吴惠天:“全国的VCD企业大都是采用同样的芯片、同样的技术、同样的两头在外,你的竞争力在哪里?”

其实贺国强的不解正是全国所有VCD同行们的困惑:说白了,做VCD并不像做药、做饮料或者做电脑,要么拥有自己的秘方,要么拥有自己的专利;同样的东西,而且万利达起步更晚,自己为什么会超不过去呢?

吴惠天告诉贺国强,万利达真正的竞争力:一在质量,二在品牌。

质量首先来源于二次科技开发。通过二次科技开发,万利达VCD创造性地设计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产品定位,譬如,国内最早采用中文屏幕显示和遥控器中文标识,操作简单、直观,便于不懂英语的人使用;增加VCD输出接口,使不少中国家庭使用的老式彩电也能配套使用;针对国内市场VCD盘片质量较差的情况,果断选用了飞利浦全数字伺服机芯,使较差的碟片也能正常稳定播放……

其次,万利达VCD的高质量还和产品开发与生产上的少折腾有关。众所周知,VCD开发经历了组装机、1.1机、假2.0机和真正2.0机四个阶段。吴惠天决策开发的第一代产品,直接进入了成熟的2.0机型。万利达紧跟着又开发了内贮5000多首歌曲、5种益智游戏的“合家欢”超级三碟VCD和便携式液晶显示VCD,投放市场半年多,仍然是独领风骚的局面。这不能不说和吴惠天的“全力以赴抓产品开发‘牛鼻子’”的思路大有关系。

另一方面,尽管万利达的品牌注册之初几乎一文不值,然而在今天,它却已经成为“品牌价值好几亿”的全国VCD三大名牌之一。这个转换和吴惠天坚持不懈地推行名牌战略有关。

吴惠天认为,名牌战略人人会讲,但却不一定人人会做。福建省的冰箱、洗衣机几年前也曾经辉煌一时,然而最终却是“满天星斗,没有一个月亮”,都没有做大。究其原因,就在于有了一个好的产品之后,没有及时实施名牌战略,或者是名牌战略实施不当。当一个企业真正要把品牌树立成全国市场上的“堂堂之师”时,你就必须要在抓住产品“牛鼻子”之后,立即在质量、规模、网络和广告四个方面下功夫,用质量来塑造品牌美誉度,用规模来降低成本,用网络来扩大销售,用广告来最终推动品牌的扩张——四个方面互相关联,缺一不可。

当然,一个企业的成功,除了吴惠天所说的质量、品牌两个硬件的因素外,一定还有其内在的软环境的作用。而万利达的内在软环境,正和吴惠天从多年经验中总结出来的一些“朴素的真理”息息相关。

到过万利达考察、取经或者采访的人都诧异地发现,尽管这个企业无论从产值规模和利润来看,都已经远远地超过了无数号称“××集团”的企业,但万利达至今仍然只称“公司”;在公司内,大多数人仍然称呼吴惠天为“厂长”。

“厂长”吴惠天是这样为自己的行为找理论依据的:“中国的很多企业其实并不是名副其实的集团,之所以号称集团,只是为了形容其大。而万利达并不够大。强大强大,先强才能后大,强是企业的根本。强的企业不一定大,大的企业也不一定强……”

所以,“求强不求大”的吴惠天在企业经营中就极其强调实事求是、务实务事,甚至把这一点作为企业的宗旨来加以提倡,并郑重告诫自己的部下“赢人家就赢这点”。

在一次与有关领导进行座谈时,吴惠天还将经营企业的关键比喻为“把握前方三十米”,即干企业就如同开汽车一样,“前方三十米最危险”,必须把精力的重心放在这里,不要贪大求全,也不要好高骛远,总是盯住100米以外的地方。

经历了10多年商海磨砺的吴惠天,开始在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引进“儒家管理”的思路,逐步做到制度和人情相结合、模式和变化相结合、物质和精神相结合。

有一部电视剧让吴惠天记忆很深:新工人进厂,第一天上班,日本老板手上拿只手表,向工人训话,从今以后,你们就像这手表里的每一个部件,8小时以内就应该拼命地运转,为企业赚钱。不久以后,万利达也招了一批新工人。吴惠天走上台,不知不觉却讲出了另一番话:“欢迎你们加入万利达这个大家庭,从今以后,我们就工作生活在一起。我就是你们的家长,你们有什么困难,除了找你们的车间主任、部门领导,还可以直接找到我……”吴惠天后来认识到,这就是人的素质和观念差别造成的管理上的差别,中国的企业厂长应该首先要懂得怎么赢得中国人的人心。

当然,承认人情管理并不等于否认严格的制度,譬如人、财、物,产、供、销关系的理顺,以及工作程序、奖惩范围、交接制度的确定。万利达能够做到丢失一块解压板也能跟踪出是在哪里出了错,这在很多民营企业里是难以想象的。同时,人情管理也并不能代替利益分配的功效:1997年万利达员工人均收入达到1.6万元,居漳州市第一位。因此,有的职工就连在家里烧香拜佛也是首先保佑“万利达年年兴旺发达”。

漳州市市长曾经请吴惠天在经济工作会上介绍企业成功的经营之道。吴惠天开玩笑说:“国家政策鼓励抓大放小,我却是抓小放大,怎么好说?”市长忙问缘由,吴惠天讲出一段话来,令市长感叹不已:“这才是企业经营真正的大事!”

原来,万利达公司有3400多人还是3500多人,他说不清楚;公司的固定资产准确数,他没有记住;公司每天的产量是多少,他也很少过问。倒是有一天会计拿了一份写有密密麻麻数字的成本分析表给他看,半分钟过后他开始批评那位会计:“还有一个电路板的成本14.26元没有算进去,怎么就这样拿给我?你当什么参谋?”

市场经济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经营管理中也没有永恒不变的规律。经商是最古老的艺术、最新颖的科学。所以,吴惠天常讲,要学习辩证法,要讲究“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有人说:这才是吴惠天经营管理中真正难以言传的高明。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