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中寻找
我们可以从亲朋好友、同学同事中寻找产品的目标用户。在寻找目标用户的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人对产品感兴趣,就直接邀请他使用该产品,但是不要强制邀请,那样做不仅让人反感,也不利于产品的推广。
2)从第三方渠道寻找
我们做任何产品的时候,都会对产品的目标用户有一个初步的判断,当我们掌握这些用户的一些共同特征以后,就可以利用这些用户聚合的第三方渠道进行引流。比如,GrowingIO、墨刀就与很多产品经理社区合作,让这些社区帮忙引流,然后社区会收取一定的提成;又如,很多理财平台或借款平台也会与第三方渠道进行合作,让这些渠道帮忙引流。CPA、CPS、CPM等是互联网营销中较为常见的推广方式。
3)从线下活动寻找
产品的目标用户一般都有共同的需求,有共同需求和相似爱好的人更愿意聚集在一起。如果你的种子用户是一些创业者,你就可以去一些孵化基地、创业者沙龙寻找;如果你的种子用户是产品经理,你就可以举办产品经理的线下沙龙。例如,滴滴早期为了让更多司机师傅使用它的产品,就去火车站找司机师傅,帮司机一个一个安装客户端。司机师傅使用这样的产品后,确定收入增加了,便会向其他司机分享,这样,滴滴的口碑就一传十、十传百地在司机师傅的圈子里流传开来了。
4)寻求KOL(关键意见领袖)入驻
KOL有很多黏性很强的粉丝,若KOL推荐你的产品,这些铁粉会毫不犹豫地使用,还会用心地给你反馈意见,这样可以快速找到符合条件的高质量种子用户。例如,知乎早期实行封闭式的邀请机制,多次发邮件给李开复、徐小平、周鸿祎等这些名人,请求他们帮忙邀请创业公司CEO来回答为其量身定制的问题,通过这些人脉和影响力为知乎带来不少高质量的种子用户,然后才慢慢发展起来。
5)口碑推荐
相较于高调烧钱的名人推广,口碑传播带来的用户无论是黏性还是忠诚度都更好,他们更愿意给产品提供反馈意见,但是要想形成口碑传播,就需要你的产品不仅能满足用户需求,还要让用户用得爽、用得开心,并且能让用户找到归属感。例如,豆瓣早期只有阿北一个员工,刚开始阿北并没有太多精力来做宣传推广,也没有煞费苦心地为网站取一个创意十足的名字,而直接用自己居住的地方——豆瓣胡同来命名,从2005年3月上线的半年内,豆瓣只积累了2万用户,但2005年5月就涨了2万用户,这些用户一方面来自早期的博主推荐,另一方面来自种子用户的口口相传。
6)邀请机制
知乎和小米早期都采用邀请码的机制,这样可以限制一些非目标用户人员进入,同时也能提高用户进入门槛。这样,用户进入以后一定会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使用机会,同时稀缺的东西能给人非同一般的感觉,也会激发用户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淘宝上甚至出现了售卖早期知乎邀请码的商业行为。但这是一把双刃剑,邀请码提高了用户的预期,如果用户好不容易进来以后,发现产品并没有预期的那样好,那么用户这个产品的评价会更低。
7)社会化媒体宣传
我们可以在微博、微信公众号、知乎、36氪等第三方内容分发平台发放种子用户喜欢看的内容,从而将这批用户聚集起来,在为用户提供价值的同时,宣传推广产品;还可以通过目标用户聚集的QQ群、微信群来宣传产品,同时搞好与群主、群友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