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长极理论的局限性

增长极理论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增长极的极化作用。

增长极主导产业和推动性工业的发展,具有相对利益,产生吸引力和向心力,使周围地区劳动力、资金、技术等要素转移到核心地区,剥夺了周围区域的发展机会,使核心地区域周围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扩大,这是增长极对周围区域产生的负效果。

二是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时间过于漫长。

扩散作用是极化作用的反向过程,两者作用力的大小是不等的。缪尔达尔认为,市场力的作用通常是倾向扩大而不是缩小地区间的差异,在增长极的作用过程中,如果不加强国家干预,极化效应总是大于扩散效应。但赫尔希曼认为,增长的累积性不会无限地进行下去,从长期看地理上的涓滴效应将足以缩小区域之间的差距。无论哪种观点,增长极的扩散效应不可否认,扩散阶段前的极化阶段无疑是漫长的。然而,要度过这个漫长的时间,落后地区的人民要继续忍受贫困,政治不安定的因素可能增加。对于讲求政绩的政府官员,在短期内看不到政策的显著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增长极政策的实施起到阻碍。

三是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增长极不能带来很多的就业机会。

推动性产业是同主导产业紧密配合的新兴产业,具有很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属于迅速增长的企业类型,而且具有较大的规模。推动性产业的性质决定了增长极一般以现代工业为目标,技术装备和管理方法较为先进,因此培育增长极并不能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反而容易形成“飞地”型的增长极。

四是新区开发给投资带来一定难度。

在投资商角度上,增长极一般以城镇为依托,又常不在已有建成区,这些地方交通一般不便,生活服务设施相对较差,投资者往往不愿意为这种新区投资,而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政府的投入,如果政府不采取积极的态度,增长极政策的实施困难很大。

五是增长极理论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区域发展政策,它若单纯依靠外力,可能造成脆弱的国民经济。

在全球化与本地化趋势并存的世界经济中,寻求依靠内力发展地方经济的道路,以知识和技术为本的区域发展战略越来越受到很多国家政府的重视。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8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