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赫克歇尔—俄林模型”的局限性

西方经济学家一般都承认“赫克歇尔—俄林模型”存在局限性,因为它并不能真正科学地解释现代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和流向。按照该理论,只要知道一国要素禀赋情况就可知其对外贸易的必然流向。一个土地丰富、劳动缺乏的国家,就一定是出口土地密集型产品,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相反,一个劳动丰富、土地缺乏的国家,就一定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土地密集型产品。但现实并非完全如此。因此,后来很多经济学家对要素禀赋理论不断进行验证和发展,出现了里昂惕夫之谜和林德尔的需求相似理论。

1.里昂惕夫之谜

根据生产要素禀赋理论,美国应进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资本密集型产品。里昂惕夫用投入产出法对此进行了验证。他于1947年和1951年先后两次借助于200个行业的投入产出表,对价值160万美元的出口商品和进口替代商品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的比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美国出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低于进口替代商品的资本/劳动比率,即出口商品是劳动相对密集型的,进口替代品是资本相对密集型的,与俄林的理论正好相悖,这被称为“里昂惕夫之谜”。里昂惕夫认为矛盾的根源在于美国劳动者素质较高,单位时间的劳动是其他国家的若干倍,若经一定的折合计算,结论应与俄林的理论相符。里昂惕夫之谜引发了人们对人力资源问题的广泛关注。但凯南根据这一理论对美国进出口商品的资本与劳动的比率重新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生产要素禀赋理论完全正确,“里昂惕夫之谜”根本不存在。

2.林德尔的需求相似理论

俄林的生产要素禀赋理论虽可以解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初级产品的贸易格局,但无法解释战后工业品贸易主要在发达国家之间进行的格局。林德尔从需求的角度出发认为,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国家需求结构也相似,成为贸易伙伴的可能性较大,因此战后工业品的贸易主要在人均收入水平相似的发达国家之间展开。林德尔的需求相似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俄林只从供给角度解释国际贸易问题的不足,但林德尔只从需求的角度或者说仅从人均收入的角度来说明问题也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一国的需求结构,除了受人均收入的影响,还受风俗习惯,产业结构和生产的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此外,美国的经济学家弗农还提出生命周期理论,他放弃了俄林学说中关于各国生产技术水平都相同的假设,从动态的角度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一步发展了俄林的学说。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