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背景

新古典综合派是当代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流派。新古典综合派的基本理论观点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末,但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体系,却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形成的。它将凯恩斯的收入决定理论和新古典学派的价值论、分配论综合起来,故得名为“新古典综合派”。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经济理论受到西方经济学家们的极力推崇和赞誉,一些学者转而信奉凯恩斯主义,并对其理论进行诠释、补充和发展。

①在经济理论方面,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在1938年提出了“停滞学说”;英国经济学家哈罗德在1939年提出了“哈罗德增长模型”;英国经济学家希克斯在1937年提出了“IS-LM模型”分析框架;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39年提出了“乘数—加速数原理”。

②在经济政策方面,凯恩斯的追随者根据《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中的基本理论原则,提出了对付经济衰退的各种具体政策措施。例如,汉森主张政府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通过“乘数—加速”效应,解决短期内的失业问题,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充分就业和长期稳定增长。

虽然上述理论观点都是源自凯恩斯经济学,但尚未形成完整的经济理论体系。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萨缪尔森才宣称完成了对新古典派理论与凯恩斯理论的综合,他在1955年出版的《经济学》第3版贯彻了这个“新古典综合”体系,这标志着新古典综合派的正式形成。然而,由于新剑桥学派等对该理论体系的不断抨击,同时资本主义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陷入了“滞胀”困境,萨缪尔森在1973年出版的《经济学》第9版中,改称其体系为“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以标榜其正统的凯恩斯主义色彩。

新古典综合派形成于美国,这与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

(1)1929—1933年资本主义特大经济危机率先在美国爆发,对美国经济的打击特别沉重。为解决失业问题而提出的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自然受到美国统治集团和经济学家的特别青睐。美国国会在1946年通过《就业法案》,规定政府有责任采用一切手段“促进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以实现充分就业和消灭危机。这就奠定了凯恩斯主义政策主张的国策地位,也推动了新古典综合派的形成和发展。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一批社会主义国家相继建立,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斗争风起云涌。与之相对,除美国以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体系遭到战争的严重破坏,战后初期盲目扩大的生产能力与国内外相对缩小的有效需求之间出现日益尖锐的矛盾,从而在1948年引发了战后第一次经济危机,并重新开始周期性危机过程。国内和国际矛盾的不断加深,迫使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提供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的新理论。他们认为,凯恩斯理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长期维护充分就业的能力已抱悲观态度”,因此“很容易夸大(或误解)为对现行经济制度的全面攻击”  ;新古典理论宣扬资本主义经济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增长,具有一定“合理性”,能够补充凯恩斯宏观理论的缺陷。

(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采取了扩张性的政府干预措施来对付经济危机和促进经济增长,改变了凯恩斯经济理论的适用条件。尽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利润增长超过了工资增长,使劳动者的相对贫困程度加深,但它们的整体宏观经济运行状况都得到了有效改善。例如,美国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工业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4%。西方经济学家们认为,资本主义经济正进入长期稳定增长的“黄金时代”,而“‘妊娠’在不景气时期”和“正值资源不能充分利用之际”的凯恩斯经济学基本上是一种“不景气经济学”,它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和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特别是应当将“短期比较静态分析”发展为“长期动态分析”,以补充经济增长理论。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6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