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不平衡增长战略理论

不平衡增长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赫尔希曼(A.O.Hirschan)。他在1958年出版的《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指出平衡增长战略的不可行性,并提出了不平衡增长理论。不平衡增长理论尽管不可否认大规模投资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但它研究的重点不是如何全面投资,而是如何集中投资于某些部门,使投资用于最佳用途上。这一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发展中国家应当集中有限的资本和资源优先发展一部分产业,用优先发展的产业创造的资本推动其他产业的投资,从而带动全部产业的发展。赫尔希曼用引致投资最大化和联系效应原理论证了不平衡增长的合理性与适用性。

当一个国家的投资规模既定而且有限时,为了使选择的投资项目产生最高的效率并对经济发展做出最大贡献,应当选择那些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所谓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是指能通过自身发展带动其他项目发展的投资项目。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许多投资项目都是经济发展所必需的,都可以创造引致投资,但是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不允许同时使用多项投资决策。到底优先选择哪个呢?其原则就是能刺激进一步的投资,产生最有效的投资效果,也就是能使引致投资最大化。

如果一国确定的引致投资最大化的项目是某一个生产性部门,并把它作为优先发展的项目,是否所有的生产性部门都齐头并进优先发展呢?为此,赫尔希曼提出了联系效应理论,认为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化的产业部门。

所谓联系效应,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产业部门之间存在的某种关系。这种关系可分为后向联系和前向联系两种形式。前向联系是指一个部门与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关系,例如,煤炭业的前向联系产业是以煤炭为原料的炼钢业。煤炭业的扩张会降低炼钢业的成本,从而促使炼钢业扩张。

后向联系是指一个部门与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关系。例如,消费品工业的后向联系产业是机械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的发展会增加对机械设备的需求,从而促进机械制造业的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产业的后向联系部门通常是农产品、初级产品、原材料、半成品等生产部门,前向联系部门通常是制造品、最终产品等生产部门。有些产业可能既是后向联系部门又是前向联系部门,如机械制造业,既可以为钢铁业提供设备等资本品而成为后向联系部门,也能吸收钢铁工业的产品成为前向联系部门。

由于产业间的联系效应,一个产业的成长会带动与其有关联的其他产业的成长。但各个行业的联系效应的强弱是不同的。农业,特别是传统农业的联系效应就比较弱,初级产品产业几乎没有后向联系,汽车工业则有很强的后向联系。应该优先发展那些与其他产业有着最强的联系效应的产业。

赫尔希曼认为,后向联系的作用比前向联系更强。一个产业的后向联系,是通过增加对其他产业产品的需求,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前向联系是通过降低其他产业的某种投入品的价格,来促进其他产业的发展。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后向联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因为不发达经济的一个最典型的特征就是缺乏相互依存和联系,由于不存在中间产品市场,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可以从生产最终消费品的行业起步,以本国的初级产品为原料,或暂时从国外进口原料、中间产品和资本品。随着这些“最终行业”的发展,它们对各种投入的需求不断增加,会吸引本国厂商来从事中间产品和资本品的生产,使本国产品逐步取代进口产品。这就是后向联系的作用。

赫尔希曼还认为,一个产业的联系效应,可以用该产业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来衡量。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大,表明该产业的联系效应大,否则,联系效应小。同理,可以用价格弹性和收入弹性的大小,来测定一个产业的后向联系与前向联系的大小。凡是有联系效应的产业,不论前向联系还是后向联系,都能通过这个产业的扩大而产生引致投资。引致投资不仅能促进前向联系、后向联系部门的发展,反过来还可以推动该产业的进一步扩张,使整个产业部门得到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因此,一个国家在选择工业化模式时,应当选择联系效应最大的产业优先发展,走不平衡增长道路,以加快经济发展进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4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