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理性观念的演化

(一)早期学者的观点

早在十八世纪初就有学者对理性观念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荷兰经济学家孟德维尔(Bernard Mandeville,2002)认为,经济人自由地进行利己的活动,即追求自己的快乐和利益,其结果就会自然而然地增进全社会的繁荣,其利益比以非利己为目的而进行的活动要大得多;经济人是纯粹利己主义者,利己是终极目标,道德是手段和奴仆。而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étius,2019)于1750年代末期提出,趋乐避苦和自爱利己是人的永恒本性,人的所有欲望、感情和精神都来自自爱心,自爱是支配人类一切行动的唯一准则;认为利益是判断道德的标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分别决定着个人和社会的道德判断;认为利己主义是人类的自然特征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但也反对过分贪图私利,主张追求个人利益时不损害他人利益和社会利益。

(二)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斯密(1974)首次涉及经济人概念,指出人具有双重本性,即自利性和社会性。其经济人假设有三方面含义,即人做经济选择受追求自身利益驱使、人参与经济活动的目的在于最大化个人利益、个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自由行动会无意而有效地增进社会公共利益。而穆勒(2012)首次明确提出经济人概念,是从人类诸多行为动机中抽象出来,以经济动机为出发点,主要指“追求财富最大化”,不包括那些以非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行为。

(三)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

新古典经济学中,理性假设经历了从马歇尔到萨缪尔森,再到阿罗(Kenneth J.Arrow)的发展。从马歇尔到萨缪尔森,理性假设,即个人利益最大化,变得经典和简约。而阿罗(Arrow,1951)探讨了市场经济在满足理性假设条件(即偏好的连通性和传递性)下的运行机理,以公理化的方法构筑起一般均衡理论,促进了理性假设的推广和应用。

此外,博弈论利用微积分、集合论等数学工具来分析和描述理性假设,包括偏好的完备性、自反性、传递性、连续性、单调性、凸性,理性假设作为经济学的基本公理被普遍接受。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2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