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经济学 正文 下一篇:

产业结构政策之一: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主导产业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本身成长性很高,并具有很高的创新率,能迅速引入技术创新,对一定阶段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转换具有重大的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和推动作用,对经济增长具有很强的带动性和扩散性的产业。

主导产业不完全等同于支柱产业,支柱产业是指构成当前和未来经济总量和国民收入主要来源的产业。当然,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一样随着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而有所变换。

主导产业选择政策是指政府为了引导、促进主导产业的合理发展,从整个经济发展的目标出发,运用经济政策、经济法规、经济杠杆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来影响主导产业发展的所有政策的总和。

确定选择主导产业有以下几个基准:

第一是关联度高的产业。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在《经济发展战略》一书中,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应首先发展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的产业。这一基准的含义是政府应选择那些关联效应高的产业作为主导产业,通过政府重点支持和优先发展,以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个观点对日本及其他一些发展中国家主导产业的选择和产业政策的制定产生了明显的影响。

第二是增长潜力大的产业。产业的增长潜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也称收入弹性基准,是指在国际和国内市场上,某种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与国民收入增长率之比,它表明产品的需求增长对收入增长的敏感程度。收入弹性大于1的产品和行业,其增长速度将高于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弹性小于1的产品和行业,增长速度低于国民收入的增长。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长,收入弹性高的产品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逐渐提高,选择这些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将促进整个产业持续高增长率,有利于创造更多国民收入。收入弹性系数高的产品的产业部门将获得更快的发展,占有更大的比重。

第三是技术进步快的产业。这是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提出的,后由日本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参照了这一基准。它是指某一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与其他产业的要素生产率之比,一般用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全要素生产率的上升主要取决于技术进步,按生产率上升率基准选择主导产业,就是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因此,也被称为比较技术进步率基准。这一基准反映了主导产业迅速有效地吸收技术进步成果的特征,优先发展全生产要素生产率上升快的产业,有利于技术进步、提高创汇能力、改善贸易条件和贸易结构,有利于提高整个经济资源的使用效率。

第四是技术密集度高的产业。产业的技术密集度不仅通过影响产业技术进步而影响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而且具有提高产业增加值率的作用(技术含量高使附加值高)。产业的生产率上升率与就业功能有一定的反向变动关系。综合生产率(TFP)指标,包括了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等要素生产率的变动,但劳动生产率毕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劳动生产率增长会相对减少就业量;而产业的技术密集度带来的技术进步、生产率上升率和增加值率,不一定影响产业的就业功能。

第五是就业功能强的产业。从产业的要素密集度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强,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弱,技术密集型产业则分为两种情况:劳动—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强,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功能相对较弱。但是,各个产业的实际就业功能及其差别,还要取决于产业的发展水平、趋势和特点。从产业的相对就业密度来看,一方面是每亿元工业增加值或产品销售收入所对应的就业人数;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产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率来分析提供一个就业机会所需要的资本量。

第六是可持续性发展能力。制造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性,主要表现在资源消耗(物耗和能耗)低和环境污染小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基本上可以通过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来考察,因为物耗和能耗本身就是经济效益的部分内容,而环境污染的大小一般可以通过治理污染的成本反映出来。至于高污染产业有负的外部性,我们可以将这些产业排除在外。这里主要通过总资产贡献率和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两项指标来考察我国制造业中各个产业的经济效益水平。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40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