蜈蚣博弈的应用举例

(1)大智若愚中的智慧

美国19世纪有一个颇有成就的政治家,其幼年时是流浪街头的孤儿,经常在大街上向行人讨钱,但当有人让他在一块钱和两块钱之间选择时,他选择了一块钱。于是,许多人都为了亲眼验证关于他的“犯傻”行为的传闻,专门来找他并让他在一块钱和两块钱之间选择。他依然故我地只选择一块钱,于是来找他的人愈来愈多。

终于有一天,有一位女士问他:难道你不知道两块钱比一块钱更多一些钱吗?他如此回答道:“如果我有一次选择了两块钱,就不会有人来找我让我在一块钱与两块钱之间选择了,我也讨不到钱了。”

(2)旅行者的困境

哈佛大学巴罗教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旅行者从一个以生产细瓷花瓶闻名的地方旅行回来,在提取行李的时候,发现花瓶被摔坏了,就向航空公司索赔。航空公司知道花瓶的价格在80元到90元之间,但不知道他们购买的确切价格。因此航空公司请两位旅客在100元以内写出花瓶的价格,如果两个人写得一样,就按照写的数额赔偿;如果不一样,原则上按照低的价格赔偿,并认为该旅客讲了真话,奖励2元,而讲假话的罚款2元。试分析这个博弈的最终结果将是什么。

试分析这个博弈的结果将是什么?

为了获取最大赔偿,本来甲乙双方最好的策略,就是都写100元,这样两人都能够获赔100元。可是不,甲很聪明,他想:如果我少写1元变成99元,而乙写100元,这样我将得到101元。何乐而不为?所以他准备写99元。可是乙更加聪明,他计算到甲要算计他写99元,“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他准备写98元。想不到甲还要更聪明一个层次,预测到乙要这样写98来坑他,“来而不往非礼也”,他准备写97元。大家知道,下象棋的时候,不是说要多“看”几步吗,“看”得越远,胜面越大。你多看两步,我比你更强多看三步,你多看四步,我比你更老谋深算多看五步。在花瓶索赔的例子中,如果两个人都完全理性,都能看透十几步甚至几十步上百步,那么上面那样精明比赛的结果,最后落到每个人都只写0元的田地。事实上,在完全理性的假设之下,这个博弈唯一的纳什均衡,是两人都写0!

这就是印度德里经济学院考希克·巴苏教授( Kaushik Basu )在1994年美国经济学会年会上提交的论文中提出的著名“旅行者困境”问题,后来论文发表在1994年5月的《美国经济评论》上。它启示人们在为自己考虑的时候不要太精明,告诫人们精明不等于高明,太精明往往会坏事。

(3)做人不要太精明

一位富翁的狗在散步时跑丢了,于是他急匆匆到电视台发了一则启示:有狗丢失,归还者得酬金1万元,并附有狗的彩照。一个乞丐看到广告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抱着狗准备去领酬金,当他经过一家大商店的墙体屏幕时,发现酬金涨到了3万元,乞丐又折回住处,把狗重新拴在那里;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乞丐从来没有离开过这只大屏幕,当酬金涨到使全市居民感到惊讶时,乞丐返回他的住处,可是那只狗已经死了——在这个世界上,金钱一旦被作为筹码,就不会再买到任何东西。

(4)孙刘联盟

公元208年,孙权和刘备联盟对抗曹操。联盟维持时间越长,对孙刘两家越有利。但是孙刘联盟必不能长久,其中有个争议问题,就是荆州。

孙权和刘备都可以选择直接撕破脸皮强占荆州,这样会让联盟立刻破裂;他们也可以选择搁置争议,让联盟维持下去。但是如果刘备在荆州经营越久,孙权就越没机会要回荆州。孙刘联盟要解除曹操的威胁,需要最少维持11年。所以我们假设从联盟后的第11年开始思考孙权要不要翻脸,如下图所示,图中 为孙权, 为刘备。

由于孙权比较激进,所以最终先下手为强,在公元219年直取荆州。孙刘联盟破裂,两败俱伤,让还未大损元气的魏国捡了便宜。

实际上孙刘联盟的最优决策是:双方一起先消灭实力最强的魏国,再一决雌雄。但是孙权不能接受这个安排,因为等灭掉魏国,荆州肯定拿不回来了,这样和刘备争霸的胜算就很小了。于是就导致了蜈蚣博弈的出现,最后孙权只能冒险在时机尚未成熟的时候破坏了孙刘联盟,抢了荆州。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8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