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生理上来讲,由于夏天气温比较高,人体大量出汗,会使水盐代谢失调,肠胃功能减弱,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增加,身体处于一个过度消耗的状态。这就导致身体有一种莫名的疲惫感,人老是想打盹。
这些年由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我们多次在夏天经受了极端的高温,经常有相关的新闻报道,不是百年或者五十年不遇的高温天气,就是某个城市又拉响了高温橙色预警。
那么,夏天这么热的天气对人的活动会有什么影响呢?
美国里海大学商学院教授柳芭·贝尔金(Liuba Belkin)和美国西北大学助理教授玛丽安·柯察金(Maryam Kouchaki)在2017年合作进行过一项研究,课题就是研究环境的温度,尤其是不舒适的温度如何影响人们乐于助人的意愿。
她们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这个课题,得出的结论是:当天气变热的时候,很多人也会变得很焦躁,这就削弱了一个人积极的态度和帮助他人的意愿。她们发现,仅仅是想到自己热得不舒服,就会增加疲劳感,从而改变一个人的情绪,甚至改变一个人的工作态度。
她们做了两个很有意思的分析,首先是对秘密购物者 提交的数据进行分析。
2010年、2011年这两年的7月和8月,一家公司派出了很多秘密购物者,专门考察了俄罗斯一家大型零售连锁店,碰巧这两个月出现了“破纪录”的热浪,尤其是2011年夏天。
在研究数据的时候,两位研究者发现,在2010年和2011年的极端热浪中,店员帮助客户的可能性降低了59%,这包括一些基本的礼仪,比如主动问候顾客、主动帮助顾客,或者对消费提出建议。
当然,研究者对店员心情不好或者其他因素也都进行了考察,发现除了环境温度的极端差异之外,并没有其他重要的因素能够解释这个现象,所以基本上可以肯定,这些员工这么懈怠,就是环境温度的极端差异造成的。
研究者又做了第二个测试,她们在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的教室里进行了实验。一共有73名学生在不同的教室听同一个管理课程的讲座,在同一个老师的指导下参与了实验。
上午的教室闷热、不舒适,室温35℃,而下午的教室是一间很凉爽的有空调的教室,室温25℃。在听完讲座以后,这些学生被要求为当地一家服务贫困儿童和个人的非营利性组织完成一项含有100个问题的调研。他们不需要回答所有的问题,但是他们被告知要尽可能多地回答一些问题。
结果发现,闷热教室里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明显少于在凉爽教室里的学生回答问题的数量。很显然,由于温度比较高,这些同学的疲倦度较高,这导致他们的情绪不太积极,在调查中回答的问题也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