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之父戴明的管理十四要点

戴明对质量管理有一句颇富哲理的名言:“质量无须惊人之举。”最能体现这句话内涵的,就是戴明的“管理十四要点”。他认为,管理的十四要点是美国工业转型的基石,也是日本高层管理者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不懈努力的方向。不论公司大小,不论是制造业还是服务业,甚至不论是营利性组织还是非营利性组织,都可以用上这十四要点。质量管理不是临时举措,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更不是消防队式的“救火”,它需要有长远考虑。所以,质量管理要落实在持久的竞争力上,以稳定持续的经营为基础。只有最高主管们能够建立组织所不可缺少的、恒久而一致的目的,并形成支持这一长远目的的核心价值观,为企业确定出长期方向,质量才能得以保证。

戴明的“管理十四要点”,内容如下:

(1)创造产品与服务改善的恒久目的。最高管理层必须从短期目标的迷途中归返,转回到长远而正确的方向,也就是把改进产品和服务作为恒久目的,坚持经营,这需要在所有领域加以改革和创新。

(2)采纳新的哲学。必须绝对不容忍粗劣的原料、不良操作、有瑕疵的产品和松散的服务。

(3)停止依靠大批量的检验,因为检验出来已为时太晚,且成本高而效率低。正确的做法是改良生产过程。

(4)废除“价低者得”的做法。价格本身并无意义,只是相对于质量才有意义。因此,只有管理当局重新界定原则,采购工作才会改变。公司一定要与供应商建立长远的关系,并减少供应商的数目,采购部门必须采用统计工具来判断供应商及其产品质量。

(5)永不间断地改进生产及服务系统。在每一活动中,必须降低浪费和提高质量,无论是采购、运输、工程、方法、维修、销售、分销、会计、人事、顾客服务及生产制造。

(6)培训必须是有计划的且必须是建立于可接受的工作标准之上。必须使用统计方法来衡量培训工作是否奏效。

(7)督导人员必须要让高层管理知道需要改善的地方。当知道以后,管理当局必须采取行动。

(8)消除恐惧心理。所有同事都必须有胆量去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

(9)打破部门之间的围墙。每一部门都不应只顾独善其身,而需要发挥团队精神;跨部门的质量圈活动有助于改善设计、服务、质量及成本。

(10)取消对员工发出计量化的目标。激发员工提高生产率的指标、口号、图像、海报都必须废除。很多配合的改变往往是在一般员工控制范围之外,因此这些宣传品只会导致反感。虽然无须为员工定下可计量的目标,但公司却要有这样一个目标:永不间歇地改进。

(11)取消工作标准及数量化的定额。定额把焦点放在数量,而非质量上。计件工作制度不好,因为它鼓励制造次品。

(12)消除妨碍基层员工工作尊严的因素,同时消除不知什么是好的工作表现。

(13)建立严谨的教育及培训计划。由于质量和生产力的改善会导致部分工作岗位数目的改变,因此所有员工都要不断接受训练及再培训。一切训练都应包括基本统计技巧的运用。

(14)创造一个每天都能推动以上13项的高层管理结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