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营销学堂 管理学 正文 下一篇:

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

在对人际传播有所了解之后,我们可发现人际传播有着很鲜明的特点,当然我们理解的角度不一样,归纳出的特点也就不尽相同,但任何一种传播类型,都有它相对优势的地方,也有它局限的地方,这都能形成其特点。归纳起来,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有:

1.情境性强

人际传播总是传播参与者在一定场合中做出的信息交流行为,时间、地点、参与者和探讨的内容等各种因素一起组合成了我们所说的传播情境。在通常情况下,参与者总是根据当时、当地的心情和传播双方的关系以及具体的情形来选择“说什么”和“怎么说”。

2.传播手段多样化

传播者不仅可以使用语言符号,而且能够运用表情、眼神、动作等多种渠道或手段来传达信息;同样,受传者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来接收信息。这样的话,在多种手段、多种渠道的配合下,人际传播的信息的意义就更为丰富和复杂,特殊的传播情境往往会产生新的意义。例如“我很难同意你的意见”这句话如果写成文字,其意义是很单一的,但如果换成面对面的谈话,配以柔和的语调和微笑的表情,它的含义就丰富多了。

3.双向交流,互动性强

人际传播是人与人之间“一对一”的信息交流与对话,意味着传受双方没有绝对的区分,任何一方既是传播者,又是受传者。双方的信息传受以一来一往的形式进行,每一方都可以随时根据对方的反应来把握自己的传播效果,并相应地修改、补充传播内容或改变传播方法。双方相互间的传播行为构成有机的统一整体,形成双向的互动过程。

威尔伯·施拉姆在1954年发表的《传播如何得以有效进行》一文中采用循环模式来描述人际传播的双向性质。人际传播的双向性质与传播参与者的双重角色密切相关。在一个完整的传播过程中,传播参与者都充当着传播者和受传者的双重角色,正是这种双重身份使信息交流不断进行,体现出鲜明的双向互动性特点。

此前,奥斯古德曾提出“传播单位”的概念来分析传播参与者在人际传播过程中的双重角色,在他看来,参与传播活动的人就是一个传播单位。这个传播单位一方面接收输入物(信息),并对它进行解释;另一方面又将解码的结果进行编码,传送一个相关的信息(输出物)出去。威尔伯·施拉姆的人际传播循环模式正是受奥斯古德这一思想的启发提出的。

当然,将双向性视为人际传播的基本特点,并不是说人际传播的参与双方在实际传播过程中就绝对完全平等交流信息,事实是,就传播的信息量、传播的能力和传播时间而言,传播参与者双方往往是相当不平衡的。在日常的交谈中,我们就不难发现,总有一方要显得主动些、积极些,而另一方则显得被动些、消极些。但从总体来看,双向交流是占主导的。

4.人际传播的随意性较大

传播过程中,传者和受者的位置可随时互换,传播的内容和方式也可根据现实情境随时做调整和改变,实践起来非常容易,这也是人际传播成为人类在传播过程中最经常使用的传播类型的原因之一。

5.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

由于人际传播是一种直接交流,除非传受双方中一方或双方公开交流内容,对外界而言信息都不具有公开性。当有秘密指令、重要文件需要传达时,由于人际传播的对象和传播范围可以控制,这种传播方式比其他方式有优势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3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