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比亚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营销之路

汽车市场营销案例分析:比亚迪,中国新能源汽车的营销之路

一、比亚迪的传奇人生

比亚迪成立于1995年,从二次充电电池制造开始起步。经过八年的发展比亚迪迈出了跨时代的一步,于2003年收购了西安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了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正式进军汽车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目前比亚迪已在西安、北京、深圳、上海、长沙和天津等地建立汽车产业基地,在整车制造、模具研发、车型开发和新能源等方面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产业布局日渐完善并已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具创新的新锐品牌。比亚迪以电池技术整合汽车、新能源、轨道交通以及IT四大核心领域,把绿色交通作为使命,构筑绿色梦想,不忘初心成为全球新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的开创者。

据《宁波晚报》报道,比亚迪于2008年10月6日以近2亿元收购了半导体制造企业宁波中纬,比亚迪借鸡生蛋,改变中纬原定位整合资源到电动车,以此打通电动汽车产业链,从而加速了比亚迪电动车商业化的步伐。据比亚迪2014年财报介绍,比亚迪在2014年汽车板块整体销售收入达到人民币270.89亿元,占销售总额的41.6%。其中,新能源汽车销售收入73.28亿元,占汽车板块收入的27%,同比增长约6倍,成为公司所有业务板块中增速最快的部分。公司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全国新能源汽车销量的27.9%,其中插电式混合动力在这个细分市场中的占有率达到49.6%。中投顾问产业研究中心的数据显示,2015年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仍保持高速增长,比亚迪旗下主要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动车型——“秦”的销量同比增长117%。这一年,比亚迪占据全球新能源汽车的首位。

二、逐鹿市场,谁主沉浮

面对环境污染,全球对能源使用的限制力度加大,各国禁售燃油车的日程表相继出炉,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大势所趋。在“十五”规划、“十一五”规划、“十二五”规划的蓝图下,我国目前已发展成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容量,国内外各大汽车生产商和零部件供应商无不虎视眈眈,都想要分一杯羹。在众多竞争者中,比亚迪如何保持新能源汽车市场领头羊的地位?美国营销大师迈克尔·波特在五力分析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有三种基本的竞争性战略可以使企业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比亚迪通过对内、外环境的分析抓住机遇,针对自然环境、政府政策、自身特点和消费者特点等环境因素成功运用多种竞争战略使自己走在了行业前列。

(一)洞察先机,锁定目标

1.环境堪忧,肩负使命

目前,一到冬天人们谈论得最多的就是PM2.5。2016年,成都的冬天让人记忆犹新,整个城市被笼罩在雾霾下,老人、孩子因呼吸道感染在医院扎堆、家家紧闭门窗、忙碌的上班族出行受限,阴沉的天空看不到一丝蓝天白云。环境问题已经发展成社会问题,夹缝中求生存的人类社会要繁衍生息,改善环境、善待地球已迫在眉睫。我国目前的环境现状非常严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十大环境问题中大气污染排在首位。据相关报道,2011年中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高达1 857万吨,烟尘为1 159万吨,工业粉尘为1 175万吨,中国大多数城市的大气环境质量超过中国规定的标准,大气污染仍然十分严重。在中国47个重点城市中,约有70%以上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二级标准。参加环境统计的338个城市中,有137个城市空气环境质量达不到中国规定的三级标准,占统计城市的40%,属于严重污染型城市。而造成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日益增加的汽车尾气排放。人类社会目前及未来的发展应朝着减少石油污染,遏制二氧化碳过度排放,缓解全球变暖,留给子孙后代绿水青山的生存环境这一方向努力。比亚迪把“为地球降温1度”作为自己诚挚的使命,在环境压力如此巨大的情形下,比亚迪看准机会、锁定目标,利用在电池技术领域研发领先的优势寻求新能源作为可替代燃料,提出“三大绿色梦想”解决石油问题带来的全球环境污染和经济问题。比亚迪利用科技创新造福人类,倡导绿色交通改变出行!2008年12月15日,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在深圳上市,解决了能源紧缺、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比亚迪抢得先机,用科技打造绿色出行的钥匙,开创了中国力量领跑世界的壮举!

2.因势利导,借力政府

近年来,政府对于新能源相关产业一直给予财政支持,以刺激相关企业对新能源汽车加大研发、生产能力以及向消费者市场推广,从而有利于激活市场和培育产业。为此,国家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财政补贴和对新能源汽车不限行、不限购等。我国在2009年发布了首个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对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购置新能源车辆进行补贴,后来扩大到乘务车领域。对于着力开发新能源项目的车企来说,一方面可以得到大笔财政补贴,另一方面又能推广其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实现双赢。比亚迪抓住这一契机,与地方政府展开全面合作。

机会青睐有准备的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推广,王传福很早就深度剖析过。他知道如何借力发力,利用政府的利好政策助其一臂之力。比亚迪采取在各地投资建厂的方式冲破地方采购阻力,以此加强与地方政府的关系。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未普及,市场需求还需政府推动。比亚迪看准了这一点,加快了与地方政府的合作。据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报道,2015年12月22日王传福与山西省人民政府和太原市政府签订了《山西省人民政府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太原市人民政府比亚迪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投资协议书》。资料显示,太原市原有的8 292辆出租车是2008年以前更新的,大部分已达到报废年限,在2016年全部下线被电动出租车替换,太原市因此机缘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个出租车实现纯电动化的城市,比亚迪在山西投资换市场的战略初显成效。

凭借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比亚迪击败了行业竞争对手得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极大。例如,比亚迪E6市场价为30.98万元,经国家、省、市各级补贴之后,经营户只需支付8.98万元即可购车。这样大大缓解了出租车运营者的购车成本压力。而通过与政府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切入公共交通领域是比亚迪看准的一步好棋,比亚迪将由此撬动当地的乘用车私人消费领域。

在这样的背景下,比亚迪看准时机锁定目标进入新能源领域,通过自身优势和不懈努力在激烈的商战中赢得了喝彩!

(二)技术为王,成本领先

成本领先战略主要依靠追求规模经济、专有技术和优惠的原材料等因素,以低于竞争对手或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来获得较高的利润和较大的市场份额。降低成本最有效的办法是生产技术的创新,一场技术革新和革命会大幅度降低成本。比亚迪结合自身情况、国内行情和重视人才技术,引领行业风向标。

1.一技之长勇闯天下

众所周知,比亚迪最初是从事二次充电电池业务的,主要开发生产镍镉和镍氢电池。然而,全球的电池市场份额几乎被日本企业垄断。所幸电池专家出身的王传福带领的团队,很快打破了这种一家独大的局面,走出了只能依附于供应商进行组装生产的尴尬境地。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市面上出现了镍电池的替代产品——体积更小的锂电池。比亚迪凭着敏锐的嗅觉,着手锂离子电池的研发,成为首批进入该领域的中国锂电池企业。功夫不负有心人,比亚迪攻克技术难关,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傲居中国锂电行业霸主地位。手机电池技术更是得到了摩托罗拉的认可。继摩托罗拉后,各大手机客户纷至沓来,其中包括诺基亚等在内的知名品牌,选择比亚迪作为合作伙伴。电池技术为比亚迪进军新能源开发电动汽车注入了强心剂。

比亚迪善于打破常规大胆尝试,像整车大部分的核心零部件和技术均是由比亚迪自主研发,从材料到电池、电机、电控再到整车,比亚迪都选择自己来做。比亚迪深谙制造业的成本竞争,唯有技术和人才是制胜法宝。比亚迪成功通过人工加机器的半自动化模式,使用自研生产设备进行能力范围内的各环节生产。这种垂直整合虽没有专业化生产的优势,但却获得了内部交易的低成本化。例如,比亚迪自己生产的保险杠省去了外购的运输费和仓储费等支出。汽车模具的自我开发,可节约成本40%。公司有60%的设备都是自主研发,相当于引进国外同水平设备成本的1/20。产业链的高度垂直整合,使比亚迪相较于吉利、奇瑞和长安等同行对手,成本和技术上的优势无疑为其核心竞争力添砖加瓦。不断地学习与创新是比亚迪在风云变幻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始终保持竞争力的主要原因。

2.人才技术奠定根本

作为汽车行业的新人,比亚迪从蹒跚学步到领跑同行,靠人才和技术走出了一条“技术为王”的革新路。刚起步的比亚迪靠模仿探路慢慢成长,但模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要腾飞只有创新,必须壮大自己的研发力量。比亚迪作为新兴汽车企业,靠着活学活用、博采众家之长组建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只有坚持技术第一和人才第一,才能做到世界第一。”这是比亚迪一直以来的信条。2003年,比亚迪进军汽车行业,短短10余年,比亚迪的电池、电机、电控技术全球领先。“没有领先的技术,就做不到全球第一。”王传福说,“我自己就是‘技术男’,首先是工程师,然后才是企业家。强大的技术创新能力,让我们在制定战略时比别人看得更深更远。”

在比亚迪,处处体现技术第一和人才第一。比亚迪重视人才管理。据《人民日报》报道,2017年,比亚迪招聘了3 000多名应届大学毕业生,10年来累计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3.5万名,相当于提供了汽车行业一半以上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这些应届大学毕业生很大一部分是技术人员。截至目前,比亚迪拥有22万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超过2万名,占总人数的10%。王传福认为这些技术人员是其最大的财富。强大的人才支撑,使比亚迪的研发能力持续提高,全球专利数快速增长。比亚迪全球累计申请专利超过1.8万项,其中已被授权专利超过1.2万项。此外,还多次荣获国家级专利奖项,其中混合动力汽车专利技术荣获第十七届中国专利金奖,成为首个在新能源领域获此殊荣的汽车厂商。硕果累累的比亚迪没有停止脚步,在落后就要挨打的定律下比亚迪的战略眼光似乎看得更远。

(三)彰显个性,差异求存

差异化是指企业就消费者广泛重视的某些方面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使企业产品、服务或形象与众不同,以一种独特的定位满足客户的需求。实现差异化有许多种方式,如产品特色、性能质量、产品风格、产品设计、品牌形象和可维修性等。比亚迪正是通过产品线、产品设计、品牌营销和市场推广等方面创造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差异,使本企业的产品区别于竞争对手而获得市场认可。

1.各路“神车”大显身手

从全球汽车发展来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面对众多竞争对手,王传福胸有成竹。他曾孤军奋战在自己构建的绿色梦想里,甚至一度招来质疑与嘲笑,但他坚定不移地走着这条不寻常之路。他说:“在电动车方面,过去我们在战略上领先多一点,但是现在别人也开始改变思路,这个领先的优势就减少了。现在,我们的产品除了在战略上保持领先,还要在细微的战略上保持领先。”

据比亚迪新闻活动中心报道,2015年4月20日比亚迪以“新能源、新未来”为参展主题,携旗下唐、宋、元、商等新能源车型闪亮登上上海车展的舞台,并正式发布了新能源车“7+4”全市场战略布局:“7”代表7大常规领域,即城市公交、出租车、道路客运、城市商品物流、城市建筑物流、环卫车和私家车;“4”代表4大特殊领域,即仓储、矿山、机场和港口,涉及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众多竞争者中,产品线如此丰富的首当其冲要数比亚迪,它也是全球首家投放新能源专用车的企业,用新能源汽车“绿化”未来,打造绿色出行典范。据相关报道,比亚迪旗下的新能源大巴K9已正式服务香港公交,伦敦的51辆单层零排放车也是迄今为止欧洲最大规模的全尺寸公交车队。此外,还有像T7、重卡J9和环卫车T8SA等新能源车都相继登上各自的舞台。2015年9月,比亚迪C9成为大连夏季达沃斯年会指定用车,承担了大会的交通保障工作,成为我国新能源道路客运的“绿色典范”。目前,比亚迪集团新能源汽车已推广至深圳、南京、大连和杭州等国内十多个城市,并实现了在欧洲、亚洲、北美洲和南美洲逾30个国家与地区的商业化运营。相较于北汽、上汽、奇瑞、吉利、江淮和长安等竞争对手,比亚迪360度全方位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可以说是遍地开花,各路“神车”大显身手抢占不少市场份额。

2.投其所好,顾客至上

近几年,随着人们购买眼光越来越挑剔,比亚迪似乎更懂消费者。为了满足市场的个性化与品质需求,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比亚迪加大了市场调研力度。通过调研,比亚迪清楚年轻购车族在购车时偏好小排量车和好看的外观,其次是产品的性能、配置、价格和口碑等因素,这些无疑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度很大。比亚迪根据消费者的偏好,在近几年推出的车型身上更注重外观设计的时尚感和创新性。以“比亚迪元”为例,这款专为“80后”“90后”年轻族群打造的新车型具有车身双色、车顶悬浮式、轮毂超大和备胎外挂等特点,车身细节的设计上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进气格栅,契合中国“龙”的图腾文化进行设计;其前大灯轮廓造型则取自古代兵器匕首的造型,黑色前保险杆两侧外延后与进气格栅相连,看起来像是抽象的汉字“元”,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灵动神韵充分展现,完美演绎了最炫民族风,满足了年轻消费者的颜值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消费者市场的需求变化无常,比亚迪能否读懂消费者的心理,投其所好是比亚迪设计团队还需花功夫钻研的地方。据悉,比亚迪聘请了原奥迪设计总监艾格,比亚迪能否引领新一代潮流拭目以待。

3.酒香也惧怕巷子深

比亚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很低调,对外宣传极少。外界对比亚迪的形象认知就是一个“理工男”:纯搞技术,埋头钻研,各种专利一大把。酒香也怕巷子深。王传福意识到了这一点。他公开表示:“技术很重要,提升品牌也很重要,不能只埋头搞技术,也要打好提升品牌攻坚战。”“我们需要将工程师的语言转化成消费者乐于接受的语言,我们拥有大量的先进科技,我们的电池,我们的电控,都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我们能够在资本市场得到追捧,但普通消费者对我们的认可还远远不够,我们需要让消费者了解一个真正的比亚迪。”比亚迪高级副总裁李柯如此表达比亚迪对品牌形象提升的要求。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服务,让顾客体验的不仅是产品还有产品本身延伸出来的附加价值。比如绿色出行带来的责任感,开着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穿梭在川流不息的城市中无形中增加了几分对环境保护的使命感。

比亚迪从不懂营销到重视营销,现在已经开始关注如何用大众化的语言阐释比亚迪。通过不同的营销方式,简单而直观地向大众传递比亚迪的产品信息。以比亚迪的精准营销为例,比亚迪的第一款车F3是面向年轻消费群体的,为了吸引这一群体就必须贴近他们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制定营销策略。体育、音乐和赛事是年轻人最喜欢讨论的话题,以此为纽带拉近与年轻消费群体的关系则是营销的卖点。据相关媒体报道,2016年年初,比亚迪就与腾讯视频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在2015—2016NBA赛季期间展开全领域合作,借助腾讯视频的泛娱乐化战略和全社交布局,开启了比亚迪汽车体育营销的新纪元。

在赛事营销方面,比亚迪不仅多次参加了CRC(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还参加了更为艰苦的环塔拉力赛,通过精彩、刺激的赛事成功地向消费者输入了比亚迪汽车过硬的品质和性能这一概念。随着潮流前线的引领,电子音乐受到很多年轻人的追捧。据悉,2016年5月比亚迪又牵手国内收视榜单前三强的江苏卫视,独家冠名国内首档电子音乐对抗节目《盖世音雄》,和王力宏、鸟叔、庾澄庆和凤凰传奇等音乐达人走到了一起。围绕这次合作,比亚迪还开展了“英雄会音雄——购比亚迪直通《盖世音雄》录制现场”活动,成功运作跨界营销和借势营销。比亚迪的这次赞助活动毫无疑问达到了预期的效果,《盖世音雄》收视群体与比亚迪汽车的目标用户匹配精准,实现了精准的目标人群锁定性传播。比亚迪还策划了微电影《荔枝的作业》《偶像》等影片,借此传递了汽车新能源品牌文化理念“都是e家人”。

比亚迪借助各类传播平台增加了自己在镁光灯下的曝光率,让更多大众开始了解不平凡的比亚迪。比亚迪还将在技术创新和消费者体验等方面进行革新与升级,不再单纯用数据来充实自己,想消费者没有想到的,说消费者听得懂的语言,通过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感动消费者,通过走心的营销打动消费者,全面提升比亚迪的品牌形象。

4.特立独行巧布渠道

在汽车领域,行业发展已较为成熟,其产品、价格和质量等的竞争优势已显微弱。比亚迪另辟蹊径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销售策略,布局销售渠道。传统的做法是,收购一个汽车公司沿用其原来的销售渠道,可省去很多问题。但比亚迪作为新人并没有按常理出牌。它避开了竞争激烈的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等一线城市,而是在二、三线城市布网销售。眼光向下,渠道高速扩张,比亚迪在汽车销售初期提出“千店工程”的渠道建设目标。当在二、三线城市的销量上升到一定知名度后再反过来在一线城市布网销售,通过规模化收益弥补渠道投资,这是比亚迪所采取的销售模式。分网销售是比亚迪汽车为实现网络快速扩张所采取的方式,虽然初期产品线并不丰富,但比亚迪已经建成A1、A2、A3、A4网,每个销售网销售的车型略有不同,A1网销售F3、F6、F3DM、F6DM、F8、M6、S6等车型;A2网销售 F0、F3R、F8、L3、M6等车型;A3网销售F3R、F8、G3、G6、M6、T6等车型;A4网则销售I3、I6、M6、S6、S8等车型。这种分网销售开创了历史先河,使比亚迪在一定时期的销量取得了成功。

比亚迪的渠道管理初期也是用最原始的方式跟进。汽车企业传统的做法一般是在全国设几个大区,一个大区经理管一个省或几个省,而人员众多的比亚迪基本上每个城市或者每个地方都有一个区域总监。区域总监的下面是区域经理,一个区域经理只管4家店,通过眼盯腿跑这样最原始的方式盯紧每家店的销量。网络快速扩张的比亚迪汽车对经销商设立的门槛也不高。在二、三线城市投资30万~50万元就能开一家比亚迪的汽车经销店。而其他品牌少则需要几百万元,多则需要上千万元。另外,比亚迪的返利也高过其他厂家,有时高达15%,远高于一般厂商5%左右的水平。这一“宽进高出”的政策吸引了大量的经销商为比亚迪成功铺路。然而,过快的网络扩张给比亚迪销售渠道带来管理难题,汽车经销商们也私下抱怨比亚迪对于经销商缺乏足够的支持与监管,经销商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存在利润低、进入容易退出难等问题,过快的销售扩张使比亚迪无力承担重负而造成管理上的漏洞。但这种快速铺网的做法使得比亚迪很好地抓住了二、三线城市汽车消费崛起的机会,实现销量快速攀升。由此在国内自主品牌车企中引发一波扩网潮。

比亚迪靠人海战术、店海战术和绝对低价这些营销手段成功打开了市场。与以往整车企业高高在上设立高门槛、高标准的姿态不同,比亚迪在行业中看似不入流的做法却实现了高目标。

三、困难重重,征途漫漫

(一)全力翻转——优劣之势

比亚迪从电池领域传承到汽车领域的低成本控制模式即垂直整合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比亚迪确立了其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导地位,它解决了比亚迪在发展初期与供应商议价能力低的问题,从源头上控制成本使其利润最大化。时至今日,比亚迪赖以成名的垂直整合模式在发展过程中开始出现弊端。例如,F3是比亚迪曾经的网红车型,该车型被投诉较多的雨刮,就是比亚迪自己生产制造的零部件。“比亚迪内部存在让步接受的情况,有些零部件品质不一定行,但大家都是一个公司的,也没有其他选择,于是即便质量不合格,也照样会使用。”比亚迪某工程师透露。在如此庞大且复杂的企业内部,比亚迪曾经的优势慢慢变成劣势。近年来,随着其他本土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供应商的强势崛起,包括CATL、精进电机在内的核心供应商正在逐步扩大其市场份额,全球零部件企业和整车企业也开始进入高度协同合作时期。比亚迪闭门造车开始面临挑战。王传福应如何辩证开方是比亚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鹬蚌之争——电池回收

从国家“十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新能源汽车逐步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动力电池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续航的动力,在整场新能源汽车之战中处于战略核心地位,退役之后的动力电池何去何从成为企业和社会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为加快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和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有必要从战略高度布局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体系。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动力电池集中报废期的浪潮日益临近,不少企业把目光投向“城市矿山”,各相关企业纷纷看好这一市场,加快布局,争夺日益扩大的动力电池回收市场份额,意图分一杯羹。

据电动汽车在线报道,2018年1月中国铁塔与重庆长安、比亚迪、银隆新能源、沃特玛、国轩高科和桑顿新能源等16家企业签署了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战略合作伙伴协议,积极加强与行业骨干企业合作,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合作,加强协同创新,共谋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动力电池的回收还面临很多问题。一位业内人士透露,“现在,动力电池回收是不挣钱的,回收之后,原材料的卖出价只能满足回收成本的1/3到1/2。”对企业来讲,动力电池的回收是一个新问题,相关技术不成熟,政策缺失,没有可借鉴的商业模式,回收体系也还不健全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动力电池回收的可持续发展。比亚迪的前行之路注定不平坦。

(三)燃眉之急——充电难题

新能源汽车对电的消耗远比燃料来得快。目前,新能源汽车已经产业化,其轻巧灵活、出行环保受到社会的普遍认同。电瓶的充电问题一直是新能源汽车市场做大的主要制约因素。一辆普通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需要7~8小时。可想而知新能源汽车的充电时间又是何等长,即使在公路上建立充电站,旅途中的人也要花很长时间来充电。再加上充电桩等配套设施不完善,充不上电、充电难、充电贵等因素一直困扰着新能源汽车用户。

据了解,新能源汽车充电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使用商用桩,另一种则是自己安装充电桩。商用桩使用中主要遇到几个问题:一是收费贵。商用桩是商业用电,收费自然贵,另外还需要加上每度0.45~0.8元的服务费,还不算停车费,那么,充3度电相当于1升油的价格。据市民反映,以比亚迪唐为例,花费3度电却跑不了1升油所跑的路程!其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比亚迪唐的车主宁愿使用燃油。这直接违背了新能源汽车环保节能的原则。二是小区商用桩不通电。据悉,一些深圳的车主居住的小区安装了充电桩却不通电。三是不方便。以比亚迪唐为例,一般充满电需要7~8小时。这个时候,商用桩就一桩难求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依托试点城市的政策,逐步解决配套设施问题,让基建工作先行,然后再反向推动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将是比亚迪接下来要考虑的问题。

(四)未雨绸缪——电网负重

新能源汽车是许多未来出游方式的必备选择,现代社会高度依赖个人交通设备,大规模使用新能源汽车能够降低碳排放,为人类创建绿色理想王国出一份力。要完成燃油汽车到新能源汽车的转变,不仅仅是对交通产业的颠覆,同时对于电力网络的负重也是巨大的挑战。USC Viterbi 工程学院电气工程系教授 Mohammed Beshir 认为,如果每个人都购买新能源汽车,显然会对公关事业产生重大影响,人们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兴起倍感兴奋,但却忽略了事物的两面性,隐藏其中的危险不容忽视。目前新能源汽车还未普及到家家户户,如果城市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无法意识到巨大的变化,没有前瞻性,感到危险才开始进行防范,就太迟了。比亚迪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排头兵,在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之前可能要考虑到公共事业部门能否有足够的计划提前规划,以缓解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充电对电网的挑战,促进产业的良性循环。

比亚迪不忘初心,在新能源汽车战略上起起伏伏,一直苦心经营不放松。多年坚守终于迎来春天,比亚迪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面对重重困难,比亚迪能否披荆斩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千里马领跑整个行业?看任重道远,须披荆斩棘。

分析讨论题

1.比亚迪采取的营销策略中暗含了哪些市场营销的知识点?

2.结合案例谈谈比亚迪应该怎样扬长避短、变革创新?

3.关于企业如何选择有效竞争策略,你从本案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4.比亚迪的汽车营销对其他汽车品牌有什么启示?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1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