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商帮(闽商)的代表人物:杨邦梭

泉州石狮杨家大楼

杨家大楼坐落在泉州石狮市永宁镇后杆柄村,俗称“九十九间古大厝”,由两部分组成,其前半部始建于清代的杨家祖厝,现在正按“五间张”“两进”“双护龙”的原样重修,后半部“六也亭”是旅菲华侨杨邦梭于 19 世纪 20 年代创建的。

20 世纪,闽南人往菲律宾吕宋岛谋生成为大潮,杨邦梭和十来个叔伯兄弟也到了菲律宾,靠着勤劳、智慧、团结的品质,从码头装卸工做起,一直到经营烟草业、卷烟业的杨梭公司,成为菲律宾闻名的富商。为了家眷回国能有个居所,也为光宗耀祖,杨邦梭在近花甲之年回到老家,着手规划建设祖宅。

这段峥嵘岁月,被写进了杨家大楼。杨家大楼,外墙高雅,西方的罗马柱、欧式回廊、天使图案,还有偌大的窗户采用了透明花玻璃镶嵌,雕花镂空的华丽螺旋式楼梯,无一不展现着主人的见多识广,杨家人将自己所看见的美丽世界带回了家乡。杨家大楼的图纸设计、主要建材都来自西洋。建筑规模宏大,主厝连廊相通。楼内拱门众多,各有特色且样式精致。墙上和楼顶立面的装饰精美,浮雕造型华丽,气宇不凡。大楼通透,功能多变,方寸之间惬意尽显,处处彰示杨家事业的兴盛和杨家人的阔绰尊贵。同时,杨家大楼楼内布局仍保留着传统的闽南风格,天井、大厅、小厅、偏房、后轩、厢房等错落。这是杨家人在告诉众人,无论走到哪里,他们都记得自己是谁,要进步也不忘本,衣锦终要还乡,落叶终要归根。杨家大楼主建筑是六也亭,有说法云:六也,即六爷。

杨家大楼于乱世兴建,物质匮乏的时代,所有的材料辗转来到中国,杨家人靠着对家乡的热爱与光宗耀祖的信念,风雨兼程,历时 5 年建成。20 世纪 40 年代,日军入侵菲律宾,一场大火烧毁杨家的烟厂公司。也正是在这一年,家族精神领袖杨邦梭逝世,群龙无首的杨氏家族产业迅速落寞。目前,杨家大楼的后人留在家乡还有近百人,其余都在港澳及海外,计有上千人。

福建商帮

清末民初,民间有一句口头禅:“官大看北京,钱多数福建。”这是对福建商帮曾经创造的辉煌的最好写照。福建商帮简称闽商,即福建商人的群体。《山海经》中记载,闽在海中,福建人与生俱来与海洋为伴,闽商的发展也与大海息息相关,闽商更具有开放和向外开拓的意识。

福建商帮兴起与封建政府的官方朝贡贸易和禁海政策针锋相对。他们通过走私进行商业贸易,不能贸易时就抢劫。内外一体的贸易方式是福建海商最常见的经商方式,他们广泛联络沿海居民,建立了许多据点,利用据点收购出海货物,囤积国外走私商品,以利销售。他们不仅在海营商,还做陆地贸易。明清福建商人将国内与国外的贸易紧密地结合起来,努力经营,发展多种形式贸易,从而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晚期一个很有影响的地方商帮。

随着封建社会的消亡,福建商帮却在南洋、我国台湾等地开辟出新的商业市场。福建商帮中的许多商人,正是以自由商人的身份大无畏地开拓海外市场,终于使福建商帮这棵枯树上开出了新枝,使福建商帮的商业精神在海外华人和台湾的福建籍人身上得到延续。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