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圣”范蠡经商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在春秋末期,“工商食官”的体制已经被突破,自由经营的商人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在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下,要想获利,就必须探索市场行情信息,及时了解商品供求和价格变化。而范蠡就是善于预测行情,敏于掌握时机,在经商上取得极大成功的代表。

(1)窥探先机。

范蠡在经商中,不仅根据时令而改变,而且充分掌握未来的产品趋势,进而抢占市场,从而牢牢把握经营的主动权。

范蠡根据天时的变化及其所引起的农业生产变化的规律来指导自己的经营。他认为:丰年歉年,旱年涝年,大丰年和大灾年,其活动变化,均有它的规律,只要预知来年的水旱丰歉,就能预测到商品供求变化的趋势,窥其行机,做到“指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丰年收进,旱涝出售。这样,自然能从商品货币的转换中取利。

(2)掌握物价规律。

范蠡深知货物的贱贵是会有反复的。“谛审察阴阳消息,观市之反覆,雌雄之相逐天道乃毕。”“八谷亦一贱一贵,极而复反。”这种思想方法,实际上是一种朴素的辩证法,它清晰地表明了物极必反这一道理,并且充分地证明了市场规律是可逆的。

范蠡运用“论其有余不足,则知贵贱”“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的观点经商,无疑会在贱买贵卖经营中获得大利。范蠡的“贱买贵卖”论,已初步接触到商品价值本身了,或者说已运用价值规律经商了。

“贵贱反复”论,不仅说明他已经认识到价格的变动受供求的影响,而且也认识到价格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反过来又影响商品的供求。由此可见,范蠡聪慧的商业头脑。

(3)信誉取胜。

在春秋战国时期,当私营个体手工业大量兴起以后,范蠡提出“务完物”的口号,即是对商品必要求质高货真。

范蠡强调储藏货物要完好,禁止自己的商号贩卖或储藏已经腐败变质的食物,以免浪费或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在生意场上,范蠡除“任时”外,又讲“择人”。而这里的“择人”除雇用劳动力外,还包括进货商。他认为,在确定经营目标后,应选择产品质量好的产地和生产厂家去进货。这样,就能以质取胜,信誉昭著,取信于民才是长久的经营之道。

(4)薄利多销。

范蠡认为,无论是薄利,还是“无敢居贵”,都是为了“多销”,而多销又坚持薄利,可以加速经济的周转,也就是使流动资金灵活了。经营者以“薄利”的谋略,达到了“多销”的目标,实现了获大利的目的。范蠡在经商中主张“无敢居贵”,即不谋取高额之利,仅仅去追求利润中的最少利润,这是非常可贵的商业道德。

范蠡在买卖中,出不抬价,进不压价,不在扩大商品的加价率上费心机,而是当买即买,当卖即卖。

范蠡主张钱币应该像水一样迅速的流通,就是力求加速商品的周转次数,使同量的资本在同一周期内能做更多的生意,从而在扩大购销中去增加利润的总额。因此,范蠡是无敢居贵、薄利多销型的古代经商者之典范。

(5)合作经营。

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范蠡买马的故事。范蠡在吴越生活了数十年,深知那里需要好马。而在北方收购马匹并不是难事,南北两地马的价钱也相差悬殊,这肯定是一个赚大钱的买卖。但问题在于,马匹的运输很困难,千里迢迢,运输费用高,路上盗匪也极多,给这桩生意增添了无数的风险。

经多方考察,范蠡了解到齐国有一个叫姜子盾的巨商,很有势力,经常贩运麻布到吴越,早已买通了沿途匪人,他的货物畅通无阻。于是,范蠡写了一张榜文,张贴在姜子盾所居城邑的正门。大意是:本人新组建一个马队,开业酬宾,可免费帮人向吴越运送货物。不出所料,姜子盾主动找到范蠡,求运麻布,范蠡满口答应。就这样,范蠡与姜子盾一路同行,货物连同马匹都安全到达吴越。马匹在吴越很快卖出,范蠡赚了一大笔钱。

(6)仗义疏财。

范蠡在经商的 19 年之中,曾经三次在大灾荒时一掷千金,多次疏财济人,无愧于“富为行其德者”的赞语。范蠡是见于史籍最早的一位富而好德、行善分财的诚贾良商。他的取利守义、诚信经商、仗义疏财,不仅没有影响其经营,反而为自己赢得了好的名誉,打造了品牌,得到了百姓的信赖,经营越来越好,财富越积越多,由“千金”而至“巨万”。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