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时“工商食官”,私人的经商活动很少。
到西周后期,小贵族经商者和开发山泽之利的新兴工商业主开始兴起,有的成为“多藏”的富豪,构成对“工商食官”制度的外在威胁。
进入春秋前期,“工商食官”尚以奴隶制的残余一时保持下来,但在建国(郑)、复国(卫)、兴国(晋)的过程中,统治者为了争取商人的支持,改变其低贱的身份,给以经营自由,从而造就了一些受保护、得优待的私营商人,如矫命犒师、智退秦军的郑国商人弦高,就是其突出的例子。
春秋后期,随着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原奴隶身份的贾人和百工,为争取自由,经过斗争而获得解放,如郑国五族作乱中的“臣妾多逃”和卫国多次的工匠起义都见诸史册。
衰国和亡国的百工商贾之长,在丧职、叛逃后变为民间的工商业者,如东周末参加王子朝作乱的那些人即是。也有的国家新旧两种势力斗争激烈,为收揽人心,各自在工商业上退出一些阵地,私商则因商税减轻、山泽开放而得到较快的发展,如齐国的新兴势力田氏、鲁哀公时的旧公室都做过这样的事情。
还有,在国和国之间、卿大夫之间的争战中,工商奴隶立了军工而免除奴隶身份,农奴身份的小工商也进一步获得自由身份,可上升为士。通过这种渠道,挣脱工商食官羁绊的人,与西周末春秋初就有的富而不贵的私商的后裔合在一起,都是不受命于官府的私营工商业者和个体小工商。
此后,在城市和交通发展、地区之间贩运贸易增加、商品货币关系日益扩大的形势下,士人、在职官僚经商者、平民经商者和弃农经商者的数量日益增多,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经商潮
那些具有自由身份、独立经营权力的“自由商人”队伍不断扩大。
到战国时私营商业在流通领域已居主要地位,工商食官制度崩溃,官营商业只在某些场合下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