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进入模式的利弊是什么?

(1)跨国公司通过独立的外国中间商出口产品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最简单且风险最小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产品生产可以集中于某一地区,从而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而且需要投入的资本也相对较少。这样做具有最大的灵活性,即能以最小的代价来改变出口的地理方向或转换到其他的进入方式。因此,这种方式所承担的风险最小。新兴的跨国公司往往首先利用出口来试探外国市场的情况,为进一步的介入做准备。

跨国经营企业还可通过设立在目标市场的国外销售分公司或子公司出口。与通过外国中间商出口的形式相比,这有助于加强对产品的控制、加强产品的信息反馈,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缺乏售后服务的缺陷。

(2)就以出口进入模式本身来说,它是跨国经营企业对外国市场进入程度最低的一种方式,因而其对跨国业务的开展的局限也最大。

这一方式的主要缺陷是:

①受到贸易和非贸易壁垒的阻碍。外国的立法机构和政府机构为了保护本国市场而对进口进行限制和干预,构成了跨国公司出口增长的很大障碍。

②信息反馈不及时。这主要是指当地的代理商、中间商通常对数家外国企业的产品行销负责,而削弱了对单个出口企业产品的注意力,不利于扩大产品在目标市场的销路;同时,信息反馈不及时也影响产品在当地市场的适应性;产品的改良和完善得不到保证。

③不能促进跨国企业全球战略目标的实现。如前所述,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是多元化的,如获取自然资源、获得高新技术、利用当地较便宜的劳动力等,而这些目标不可能通过出口来达到。

总的来说,出口进入模式限制了跨国经营企业在目标国的活动,具有全球经营战略的跨国公司不可能止步于这一模式。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7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