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兴起及其原因

(1)美国与苏联在欧洲的对峙迫使西欧联合。

1945年2月,雅尔塔美英苏三国首脑会议制定了军事占领的临时分界线,达成了“二战”后时期使欧洲分裂为东、西两个部分的政治疆界。随着“二战”的结束,美国与苏联在欧洲形成了对峙,出现了冷战局面。而且,双方在欧洲展开激烈的争夺。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增强同美、苏两大国的抗衡能力,恢复和提高西欧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以及发挥其相应的作用,西欧国家领导人深感需要加强联合,走一体化的道路。这成为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区出现的重要外因。

(2)发展中国家维护民族经济权益与发展的需要。

“二战”以后,殖民地体系瓦解,原来的殖民地附属国纷纷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开始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但是,广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在经济发展上遇到了下述问题:物质和技术能力薄弱,资金不足,多成分的旧经济结构存在,国内市场狭窄,无力单独建设大型工业项目和其他项目。这种状况迫使这些国家和地区在保持和发展与原宗主国、发达国家经济联系的同时,努力加强彼此之间的经济合作,走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进行集团的自力更生。

(3)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二战”后,以原子能工业、电子工业和高分子合成工业为标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进一步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的生产社会化。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国际分工和专业化大生产日益发展,越来越多的商品、资本、劳动力、科技情报进入国际交流,社会再生产的国际依赖性大大加强。但是,“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加强及经济生活国际化的发展,却受到国家壁垒的限制。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打破国家疆域界限,在彼此之间进行经济协调和联合。因此,经济生活的国际化就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趋向联合、走向经济一体化的客观基础。

(4)经济一体化区域内部经济发展的需要。

共同体内部的贸易自由化必然促使共同体内部国际分工格局的发展。共同体成员国间关税壁垒的拆除,使成本较低的成员国的产品面临扩大的内部市场,使经营规模趋于扩大,因而引起生产规模的扩大,随着区域性的经济结合导致区域内部市场的扩大,市场的扩大又促进各行业的发展。

(5)加强对外谈判力量。

在世界市场上和各种经济贸易组织谈判中,贸易集团因经济一体化使共同体的经济得到发展,因此统一对外,加强了集体谈判力量,可取得较好的外部环境,改善其在世界经济贸易及世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