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行为风险
价格行为风险是指企业实施某种价格方案或采取某种价格行为后,由于这一方案或行为的失误而导致损失的可能性。价格行为风险的情形主要有这几个方面。
一是市场拒绝。价格实施后难以被市场所接受,特别是难以被潜在消费者所接受,从而使企业难以达到获取规模效益所必需的产销规模。
二是价格固化。价格一成不变,缺乏灵活性,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三是影响其他产品。定价不当,影响到企业其他产品的销售及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四是危及产品及企业形象。定价不当,将危及企业形象。
五是招致报复。价格定位不当,引起了本企业不希望出现的竞争对手的报复。
六是触犯相关法律。企业价格行为与有关的政策法规相抵触,如违反了国内有关的价格管理规定,或是在国际贸易中构成倾销行为等。
七是实施混乱。内部员工对企业价格政策未能充分理解,在执行价格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相互矛盾的情形,引起公众不满。
价格策划中的风险防范措施
1.强化分析和预测
为防范价格策划中的风险,企业要分析和预测以下几个方面的状况:一是产品或劳务的市场供求现状及其变化趋势;二是产品或劳务的成本水平及变动趋势;三是竞争对手的可能反应;四是价格行为综合影响分析;五是国家对行业产品的价格干预分析。
2.选择合适的价格规定方式
在企业与外部的合作中,特别是长期合作中,价格规定方式也与企业承受的风险大小有密切关系。在与对方商谈、签署合约时,选择合适的价格规定方式,也有助于企业防范某些风险。
价格规定方式,即有关交易各方规定价格的形式。在交易中,价格规定的形式通常分为两种,即固定价格和非固定价格。
(1)固定价格。
固定价格是指在双方交易时明确交易双方最终结算的价格,在合约有效期内,双方不再对价格进行调整。固定价格方式具有便于结算的优点,在交易双方间的短期性合作中,运用极为广泛,但在企业与外界的长期购销合作中,采用固定价格形式,就要承受巨大的风险。
(2)非固定价格。
非固定价格是指双方在签订合约时,并不明确最终的结算价格,而只是约定最终价格的确定方法。采用非固定价格方式时,由于最终价格要待将来再商定,可以避免固定价格方式可能带来的风险。但是,如果交易双方约定将来价格由交易双方通过再谈判来确定,则有可能因双方未来不能在价格问题上达成一致而影响到合约稳妥地履行,也会影响到双方之间的合作关系。在采用非固定价格时,为防止价格不固定对双方的稳定性可能带来的损害,企业在与对方商定有关交易条件时,应明确规定将来如何确定最终价格,届时只在暂定价格的基础上,依据双方事先约定的计算方法,运用某些客观数据,即可不经过再谈判而确定出最终价格,避免因再谈判失败而使双方的合作关系受到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