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规划时期的中国出口商品战略

“十五”期间,在经济持续稳健发展、加入WTO后国内外市场进一步开放的推动下,我国对外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随着贸易规模的迅速扩大,我国在世界货物贸易额中的排名由2001年的第六位上升到2004年的第三位,已成为对世界贸易发展具有重要贡献及影响的国家。但是,“十五”期间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自主研发及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定价话语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加之一些企业实行低价竞争,以量取胜,我国遭遇的贸易摩擦与国外市场设限增多。我国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日益突出,粗放型外贸增长方式亟待转变。

为了更好地解决对外贸易领域存在的上述问题,我国又制定了“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其提出的出口商品战略是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弥补资源不足、扩大发展空间、提高附加价值的要求,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促进对外贸易由数量增加为主向质量提高为主转变;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以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综合竞争力;支持自主性高技术产品、机电产品和高附加值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严格执行劳动、安全、环保标准,规范出口成本构成,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1. 机电产品出口战略目标

(1)规模适度增长。力争在“十一五”规划期间使机电产品出口年均增长13%,出口规模达到7 500亿美元。

(2)出口结构明显优化,打造自主创新出口产品。在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品的同时,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营销产品。

(3)出口效益显著提高。彻底扭转我国具有成本优势和国际市场垄断优势的机电产品量增价跌的局面,引导出口企业调整低价竞争导向的成本定价策略,努力使若干个行业拥有主导市场价格的话语权和掌控权。重点提高加工贸易的本土采购率和国内增值率,力争到“十一五”期末,加工贸易的国内增值率约达到45%。

2. 高技术产品的出口战略目标

力争到2010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8 000亿美元,出口额占外贸总出口额的比重达到35%,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出口额)争取提高15%左右,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品出口骨干企业,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和大型高技术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

3. 纺织产品的出口战略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我国纺织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知名品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高;低效率、高能耗、高污染的低水平初加工能力得到有效限制和淘汰,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更高层次上形成以质量、创新和快速反应为主体的产业竞争优势,构筑起符合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求的产业发展模式。力争到2010年,纺织品和服务出口1 800亿美元,年均增长9%。

4. 农产品的出口战略目标

“十一五”期间,我国农产品扩大出口的总体战略思路是,确立以低成本为基础的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比较优势战略,提高以质量安全为核心的出口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建立以市场多元化为特征的全球农产品出口体系。完善促进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措施,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竞争环境,提升我国农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优化产业结构,增加农村就业,带动农民增收。农产品的出口目标是:到2010年出口额达到380亿美元,年均增长7%;深加工产品比重达到50%以上。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介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出了十一个“五年规划”。

通常,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例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了。在此期间,经过了课题研究阶段、思路形成阶段、规划纲要起草和专项规划形成阶段、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衔接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并研究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方案、统一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公开和民主的决策过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