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计划时期的中国出口商品战略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经济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商品结构都有了较大的改善,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迅速。但是,我国出口商品结构总体上尚未实现由以粗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向以精加工制成品出口为主的转变。因此,我国在“十五”计划期间(2001—2005年)提出要继续实施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科技兴贸战略,转变外经贸增长方式,坚持不懈地抓好外贸结构调整,不断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增加加工贸易的增值率,基本实现中国外贸发展主要从依靠规模扩张和数量增长向主要依靠质量和效益的根本性转变。这一时期的出口商品战即积极优化出口商品结构,继续扩大大宗传统产品和劳动密集型工业制成品出口,不断提高其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增加高新技术产品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力争到2005年使机电产品出口额在总出口额中的比重提高50%左右;高科技产品出口的比重提高20%左右;传统出口商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明显提高。

实际上,到“十五”计划末,即2005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已达4 267亿美元,占当年出口总额的5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达到2 182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28.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介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出了十一个“五年规划”。

通常,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例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了。在此期间,经过了课题研究阶段、思路形成阶段、规划纲要起草和专项规划形成阶段、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衔接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并研究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方案、统一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公开和民主的决策过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3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