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计划时期的中国出口商品战略

20世纪80年代以来,初级产品贸易趋于萎缩,制成品贸易增长加速;我国出口商品中制成品比重有所上升,但初级产品仍占较大比重。我国在“七五”计划(1986—1990年)中提出了以实现“两个转变”为核心内容的出口商品战略,一个是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一个是由主要出口粗加工制成品向主要出口精加工制成品转变。依据该出口商品战略,“七五”期间,要继续增加石油、煤炭、有色金属和农副土特产品的出口,特别要充分发挥我国传统的轻纺工业和新兴的食品工业的优势,增加这方面的出口;要把机电产品的出口提升到十分重要的地位上来,逐步形成一批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的机电出口产品。

“七五”期间我国减少了一些大宗原料性产品如石油、棉花、粮食等的出口,轻纺产品出口得到较快发展。1986年,纺织品取代石油,成为我国第一大出口产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资源密集型为主向劳动密集型为主的飞跃。到“七五”计划末,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结构转变目标:由主要出口原料性的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制成品转变。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介绍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十一五’之前称‘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规划的一部分,主要是对全国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做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中国除了1949年到1952年底为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和1963年至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外,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已经编制出了十一个“五年规划”。

通常,每一个“五年规划”的制定一般要经过两年多的时间。例如,“十一五”规划的编制工作早在2003年就开始启动了。在此期间,经过了课题研究阶段、思路形成阶段、规划纲要起草和专项规划形成阶段、广泛征求意见和充分衔接阶段,直到最后完成并提交全国人大讨论审议。规划的过程是一个发现并研究问题、集思广益、提出方案、统一认识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公开和民主的决策过程。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3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