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资源基础论和核心能力学说流行

波特的思想是对美国及日本20世纪70年代制造业的实践的总结,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局限越来越明显,许多产业现象难以解释,如同行业的企业间的经营业绩的差异远远大于行业间的平均利润差异。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西南航空公司在其他同行大亏损的时候却保持了利润的持续增长,这说明市场结构并不是企业经营业绩的决定因素。西南航空公司赖以竞争的资源是一种看不见的资源,如友善、风趣、实惠,这是一种综合的资源,是其他航空公司所无法模仿的。

20世纪90年代,企业经营环境的最大特点是:第一,竞争的全球化。国家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的边界变得越来越模糊,信息网络的发达使行业界限模糊。第二,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产品过时加速,创新成为竞争的主题。第三,顾客需求的个性化和差异化,多品种少批量成为重要的生产战略,即时生产、灵捷制造成为企业新的生产方式,时间和速度成为新的竞争手段。这时人们发现,竞争无常规,没有通用战略,竞争优势是比竞争对手更为成功的因素,而且这些因素无法被竞争者模仿。这些因素包括:组织的资源与能力、战略实施的卓越能力、战略、时间与创新等。一部分学者认为资源与能力是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公司的战略依赖于公司最优秀的方面而非外部环境,战略家的工作是寻找公司的能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资源与能力。它们包括:

(1)能提高公司竞争力的成本优势,如企业生产能力、加工技术、购买原材料的渠道等;

(2)能用于不同用途的因素,如市场营销经历、销售渠道、品牌等;

(3)能阻止竞争者进入的门槛因素,如专利、市场份额等;

(4)对公司讨价还价能力有影响的因素,如企业规模、财力等。

企业对资源和能力的分析包括以下五个步骤:

(1)对公司的资源分类,评估其优势与缺陷;

(2)分析公司的能力,如何能使公司比竞争者更有效;

(3)评价资源与能力的潜力,尤其是在保持长期竞争优势方面确定其竞争优势;

(4)选择能最好地匹配公司的资源、能力与外部环境的机遇,制定相关战略;

(5)找出资源差距,投资强化提高公司的资源条件,然后回到第一步,进入第二循环。

资源基础论者认为即使一个企业在缺乏吸引力、缺乏好机遇也有较大经营风险的行业中经营,它也可以依赖它的内部独特资源与能力赢得竞争优势。关键是企业必须拥有对顾客有价值、稀缺的、对手难以模仿的资源与能力。资源基础论的假定是:

(1)每个企业都是一组独特的资源与能力的组合,这些独特的能力与资源是企业战略的基础也是企业回报的基本源泉,资源的差异是竞争优势的基础;

(2)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拥有不同的资源,培养独特的能力,从而同一行业的企业不可能拥有相同的战略相关资源与能力;

(3)资源在企业之间缺乏流动性;

(4)资源是企业生产过程的投入,包括:设备、员工的技能、专利、优秀的经理人员等。

资源基础论的进步主要在于企业不只是利用现有的资源与能力而且要有意识地培育独特的能力。

1990年普拉哈拉德(C.K.Prahalad)和哈默尔(G.Hamel)发表《公司核心能力》一文,奠定了核心能力理论基础,也使他们名闻四海。核心能力是组织中的累积性学识,特别是运用企业资源的独特能力,核心能力的重要特点是其他组织难以模仿,因为其具很强的隐匿性,竞争对手感到难以言表,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是人与物,人与人关联的复合体,它是长期积累的产物,包括许多不可逆转的专用投资。核心能力理论强调,现实中企业的战略应该做到:选择有吸引力的行业,同时培养别人无法模仿的核心能力。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