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占反应论的基本观点

1973年,尼克博克(Knickerbocker)出版了《垄断性反应与跨国公司》一书。他从垄断企业战略竞争角度出发,进一步发展了海默的垄断优势论,提出了寡占反应论,也称寡头垄断行为理论。他通过分析187家美国跨国公司的投资行为,发现在一些寡头垄断性工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者之间相互的行为约束和反应。

寡占是指由少数几家大公司控制某一行业大部分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或行业中,每一家大公司(即寡头)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的任何行动都会影响到其他寡头的生产和经营。因此,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寡头企业的行为具有相互依赖性。寡占反应行为是指每一家公司都对其他公司的行动保持高度敏感性,密切关注竞争对手的行动,如果竞争对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就紧随其后实行跟进战略,以抵消先行者优势,维持自己相对的市场份额,保持市场竞争的相对均衡。如果某个寡头企业率先进行海外投资,而本企业不这样做,就可能从此丢掉这个市场,或者将来以更高的代价才能夺得这个市场。

尼克博克将对外直接投资分为两类:一类是进攻性投资,即寡头企业率先在国外建立第一家子公司的投资;另一类是防御性投资,即同一行业的其他寡头企业追随进攻性投资,在同一区域进行的跟进投资。进攻性投资动机可以用产品生命周期理论来解释,而防御性投资动机应该用寡占反应行为来说明。尼克博克对1948—1967年的美国对外直接投资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美国跨国公司在国外的子公司有一半是集中在三年内建立的,并且这些跨国公司的集中程度也很高。实际上,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也有同样的情形,当时丰田汽车、日产汽车看到本田汽车公司到美国、欧洲进行投资后,也紧跟着在美国和欧洲进行直接投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