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受众的选择性理解现象?

受众接受信息时都会有自己的选择,信息接受的过程同时也是受众一系列选择的心理反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影响受众选择最重要的心理活动就是选择性心理。所谓选择性心理是指“受传者在传播活动中对所接触的各种信息和传播方式本身进行选择的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现象” 。1960年,美国传播学者约瑟夫·克拉珀在《大众传播的效果》一书中,提出受众接收信息时具有三种选择性心理特点:选择性注意、选择性理解和选择性记忆,这三种选择性心理特点关系到受众对信息接受的整个过程。

选择性理解

突破选择性注意防卫圈的各种信息并不能全部被受传者完整接受,还要面临第二次选择——选择性理解。选择性理解是指具有不同心理特征、文化倾向和社会成员关系的人们对于同一信息会做出不同的解释和结论。

1964年,贝雷尔森和斯坦纳提出,理解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人们通过这个过程选择、组织和解释感知的刺激,使其成为关于世界的一幅有意义的连贯画面” 。受众在理解过程中往往会加入某些主观的因素,如感情、想象、动机、态度、习惯,以至立场、观点等等。因此,受众对信息理解的过程,同时是一个受众对信息进行再创造的过程。鲁迅针对中国古典名著《红楼梦》在读者中产生不同理解的现象所做的阐述就很能说明问题。“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可见,人们立场、观点和对生活理解及接触传播的动机不同形成了对同一信息认识的反差。这正如德弗勒所指出的,受众群体“由于兴趣、信念、原有的知识、态度、需要和价值观等等这些认识因素上的差异,具有不同认识结构的人们实际上对任何复杂的刺激都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即赋予意义” 。

对于传播者来说,要充分注意到受传者的选择性理解现象。在传播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受众主观因素的影响,对所传信息予以有意识地引导和控制,尽量消除或减少受传者对传播信息的误解,并且防止有人曲解信息再进行二次传播的可能,以提高受众对传播信息接受和理解的程度。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8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