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信息沟”理论?其主要观点是什么?

“知沟”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也是“信息沟”。在1974年,N.卡茨曼就着眼于新传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他的“信息沟”理论,其主要观点包括四点。

第一,新传播技术的采用将带来整个社会的信息流通量和信息接触量的增大,这对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都是如此。

第二,新技术的采用所带来的利益并非对所有社会成员都是均等的。换句话说,现有信息水准较高或信息能力较强的人,能够比较弱的人获得更多的信息,其理由是:

(1)新技术的早期效果会带给那些传播活跃、既有信息量大的社会群体;

(2)对新媒介技术及其传播内容的接触和使用需要相关知识,这对现有信息能力较弱的人是不利的;

(3)采用新技术需要经济条件或其他资源,而这些资源在现实社会中分配并不均等;

(4)现有信息水准的程度与采用新媒介技术的积极性成正比,主观因素也决定了前者处于有利地位。

第三,与人的能力相比,电脑等机器的信息处理和积蓄能力要强大得多。既有信息富裕的阶层通过较早使用先进机器,能够比其他人拥有信息优势。

第四,新媒介技术层出不穷,更新换代周期越来越短,其趋势更可能是“老沟”未能填平,“新沟”已经出现。这种状况,在新媒介的采用过程中尤其明显。

日本学者儿岛和人认为,在社会信息化过程中,“信息沟—知沟”的存在是一个事实,它不仅表现在贫困和富裕阶层之间,而且会广泛地表现在性别、年龄、职业、行业、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以及文化之间。

目前“信息沟”和“知沟”理论的应用研究领域有两个:一是新媒介的普及过程研究,二是地区开发和社会发展研究。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0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