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山东首富:德昌洋行老板宋传典

宋传典是近代山东著名的民族实业家,德昌洋行的老板,曾为北洋政府山东省第三届省议会议长。他的崛起与英国来华基督教传教士库林有着密切的关系。

他于1875年生于今山东青州市王府街道办事处龙山脚下的宋旺庄。幼年时,其母采摘榆树叶充饥,不幸坠地身亡,一家人靠父亲宋光旭种山岭薄地、卖柴草为生,家境异常贫寒。1887年英国浸礼会传教士库林来到了古城青州传教。宋光旭到城里卖山草时认识了库林,于1891年正式领受了浸礼加入了基督教。

库林是19世纪末英国基督教浸礼会派往山东省益都县(今青州)的传教士,除了教育传教外,还办起了慈善性质的花边庄。库林夫妇经营花边庄始于1894年左右甚至更早些,最初规模很小,资本仅50吊钱(约合银圆20元),在教会的空闲房屋中编织,从英国寄来原材料,发给教友织成花边后向英国邮寄出口。

织花边的技术是库林之妻传授的,她先教给教友,作为教会福利,之后又传给教会以外的人。参加花边编织的贫苦教民不仅获得了一定的收入,而且成为从事现代工商业的技术工人,甚至当上经营管理者。

宋传典在担任益都县立高等小学校长的时候就开始兼替库林牧师经营花边庄,具有了一定的经营管理经验。

库林夫妇的经营开创了后来被称为“抽纱之王”的青州花边品牌,成为出口欧美的特色商品,市场前景极为诱人。当时花边每月出口数量虽不大,却可赚二三百美元。1908年秋季,库林夫妇离开青州,应邀到上海基督教浸礼会进行教务工作。

夫妇俩不忍心看到自己在青州经营多年的花边事业半途而废,想全部交给自己信任的人打理,他们选择了自己看着一天天成长起来的宋传典。

库林夫妇临行前把所有的事务交代得很清楚,将花边庄的房产铺面交给宋传典,为避免日后生意受到干扰,同意将花边庄改名为“宋传典商行”,对外则按照当年的做法,中文名称叫“德昌花边庄”,流动资金和经营盈利交给了宋传典、贾星垣、苑松芳、孙思吉4人,以合伙的名义进行经营。

于是宋传典毅然辞掉教职,全力投入德昌花边庄的经营中。针对库林夫妇花边庄生意主要局限于教友、半慈善救济经营的局面,宋传典对花边庄的经营方式进行了锐意改革:改变经营机制,实行彻底的商业化运作;把花边生产扩大到以益都为中心的胶东农村,组织人力去教授技术,发放原料,定点检验和收购成品,从而使得花边庄迅速发展,利润由1914年的铜圆2000吊增至1918年的银圆五六千元。

1919年春,宋传典开办“德昌号”,除经营花边外,兼营发网,还经营汇兑。企业的宗教气息逐渐淡化,原有的宗教关系被用来为企业经营服务。宋传典办发网庄也是先以教会的教友为基础,并逐步向外拓展的。

他在山东、上海、河北等处设分庄,都是靠当地教会介绍支持。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寡妇人数暴增,极大地刺激了发网的出口。发网是当时欧洲妇女的常用物品,少女用来保护头发,孕妇要把发网垂到眉毛,而寡妇则需要用发网把整个脸遮住。

加上1921年宋传典之子宋棐卿从美国留学归来,带回了新式梳发、染发工具和图样,实现了头发的自制,大大降低了成本,德昌发网庄进入黄金发展期:“当时从事编织发网的农民不下15000户,此外尚有……十余县的广大劳动妇女,盛时仅检验发网的工人就有300余名。”

宋传典在城里万寿宫街,建立了德昌大楼。1924年最盛时,“除房产、货品之外,拥有现金四五十万元”。数年后,苑松芳、孙思吉、贾星垣3人相继退出了德昌花边庄的股份,德昌花边庄为宋氏家族所独有。

为了企业的更大发展,宋传典在济南、上海、天津、烟台、青岛、潍县、高密等地设立了分厂分号,在济南还设立了一个地毯厂,从德国购买了纺毛机器2台,自制各种毛线;在青州相继办起了东益火柴公司、德昌肥皂公司、德茂花栈等商号,那时,他的资产已经达到了100多万元,成了当时的山东首富。

但这似乎就成了宋传典人生最巅峰的时刻。

此后不久,战争爆发,先是北伐战争,后是日军侵华……动乱之后,宋传典的财产被不断掠夺,人身安全也一直受到威胁,及至生命的最后几年,一直被当时政府所通缉。

1929年12月22日,蒋介石政府发布公告:撤销对宋传典的通缉。获知此消息后,有心脏病的宋传典兴奋异常,竟当场发病身亡。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5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