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经济贸易理论(也称克鲁德曼模型、新贸易理论)虽很好地解释了产业内贸易存在的原因,但该模型假设所有企业都是同质的,国际贸易带来的竞争使得哪些企业退出,哪些企业存活都是随机性的。实际上,企业进入和退出国际市场并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到企业自身特质决定的,尤其是其生产率高低水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梅里兹(Melitz)建立了异质性企业模型。
2003年,哈佛大学的梅里兹在 Econometrica 杂志发表了《贸易对行业要素配置和总行业生产率的影响》一文,提出了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将企业作为研究单位,开创了新的国际贸易理论。 产品价格及其生产成本就成了企业是否有能力出口的一个制约因素。决定企业生产成本高低的因素有很多,但是要素的生产率高低是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假定市场上有不同品种的布,它们的价格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不同的消费者对不同品种的布有不同的需求,生产率高的企业难以生产出所有品种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生产率稍低的企业仍然可以生存,但是生产率太低的企业还是会被市场淘汰的。
同时,传统国际贸易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强调的是国际贸易带来的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之间的重新配置:一国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的生产将会扩大,且成为出口行业;具有比较劣势的行业生产将萎缩,变成进口替代行业,生产要素从进口替代行业转向出口行业。对于同一行业中,生产要素如何在企业之间的分配,并没有相关研究。梅里兹强调的是国家贸易带来的生产要素在一个行业内不同企业之间的重新配置,即社会资源从行业内生产低效率的企业转向生产高效率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