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较利益理论的评价:贡献和局限性

(一)比较利益理论的贡献

1. 比较利益学说在历史上曾发挥过重要的进步作用。它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和解放生产力的过程中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对英国的经济发展及整个世界的商品交换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正是在这一理论影响下,英国废除了《谷物法》,此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并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 比较利益学说促进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比较利益学说证明了无论一国是否拥有绝对低成本优势的商品,只要存在相互间的比较优势,国际间的自由贸易就可以使贸易双方都获得贸易利益。这就是说,从理论分析的角度考察,比较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涵盖了绝对优势理论分析研究的经济现象,而不是相反。这说明,斯密所论及的绝对利益理论不过是李嘉图的比较利益理论的一种特殊形态,是一个特例。绝对利益理论与比较利益理论是特殊与一般的关系。将只适用于某种特例的贸易模型推广至对普遍存在的一般经济现象的理论分析,正是李嘉图在发展古典国际贸易理论方面的一大贡献。

3. 比较利益学说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该学说不仅适用于发达国家,而且为落后国家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提供了理论基础。即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各国应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不仅不会因竞争被淘汰,而且可以在国际贸易和国际竞争中获得利益。因此,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要惧怕对外开放,只要采取正确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就可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中获得利益。

4. 比较利益学说是建立在劳动价值理论基础上的,表现为用劳动这个生产要素进行比较,是劳动成本的比较,是劳动价值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比较利益理论的缺陷

1. 与亚当·斯密一样,该学说的假设前提过于苛刻,并不符合国际贸易的现实。比较利益理论的假设条件与绝对利益理论的假设条件一样,只是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但与现实并不完全一致,如要素在国际间完全不能流动的假设,并不是国际经济发展的现实。

2. 按照该学说,比较利益相差越大则贸易发生的可能性越大,当今贸易便应该主要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展开,但事实是今天的国际贸易主要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国际贸易实践使得人们对于传统的比较利益学说的适用程度产生了疑问。

3. 按照该学说,在自由贸易条件下,参加贸易的双方都可获利,为获得此利益,所有贸易参加国都应该积极实行自由贸易而非保护主义,但在实际中,各国都在不同程度地实行保护主义。

4. 在交换价格的确定方面,大卫·李嘉图认为两国的交换价格会介于两国国内交换价格之间,但究竟确定在哪一点上却没有做出任何解答。

5. 这一理论的前提与结果存在矛盾。大卫·李嘉图的理论前提是劳动价值论,但按这一理论进行的国际贸易行为却完全违背了劳动价值论。如前表4-5所示,英国用30人生产的毛呢换回了法国50人生产的小麦,30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如何与50人的劳动创造的价值相交换呢?大卫·李嘉图本人不仅意识到了这种矛盾,而且曾试图予以解释,但最终也未能如愿,只是认为一国国内各地区、各产业间资本、劳动等各类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是利润率均等化的根本原因,但国与国之间的要素流动则势必因各种原因而被强制性地打断,甚至完全不流动。由此,李嘉图断定,正是国际间的这种生产要素的不流动性,“决定一个国家的商品相对价值的法则不能决定两国或多国间相互相交换的商品的相对价值”  ,即适用于国内交易的规则不适用于国际贸易。这个矛盾的解决是由马克思来完成的。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