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利益理论的产生既是理论发展的需要,也是客观社会经济实践的要求。在国际贸易理论上,需要解决绝对利益理论的普适性问题;在实践上,比较利益理论是在英国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贸易的斗争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大卫·李嘉图的《政治经济学与赋税原理》一共经历了40年的时间。这40年是英国产业革命蓬勃发展的40年,英国的政治经济情况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英国政府为了维护土地贵族的利益而实施的限制或禁止谷物进口的《谷物法》,就是在这期间制定的法律。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由于工业革命的发展,谷物的消费量日增,而国内的生产不能满足本国的供应,引起谷物价格上涨,进口日益增加。土地贵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提高自己的收入,主张限制谷物的进口,使国会通过了《谷物法》。该法律规定,每夸特小麦价格超过一定界限时,方准进口小麦。该法令实施后,引起谷物价格上涨和地租的增加,这对土地贵族十分有利,但对工业资产阶级极为不利。出于发展经济,提高利润率的需要,英国产业资产阶级组成了“反谷物法同盟”(Anti-Corn Law League),广泛宣传《谷物法》的危害性,鼓吹谷物自由贸易的好处。而地主贵族阶级则千方百计地维护《谷物法》。他们认为,既然英国自己能够生产粮食,就根本不需要从外国进口,因此,反对在谷物上的自由贸易。
这时,工业资产阶级迫切需要找到谷物自由贸易的理论依据。大卫·李嘉图在这场巨变中,发展和完善了亚当·斯密的国际贸易理论。他认为,英国不仅要从外国进口粮食,而且要大量进口,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还大。故英国应放弃粮食的生产,专门发展纺织品的生产。为此,李嘉图提出了比较利益理论,为反对《谷物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