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时期理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托马斯·曼(Thomas Mun,1571—1641)。他是一个从事与意大利和地中海东岸国家贸易的大商人,曾做过东印度公司的董事和政府贸易委员会的委员。他在1621年发表了《论英国与东印度公司的贸易》一书,后经全面修改,在他死后由其子于1664年以《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 England’s Treasure by Foreign Trade )为名重新出版。这是晚期重商主义最著名的一部著作。马克思曾做过如下评论:“在一百年之内,一直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因此,如果说重商主义具有一部划时代的著作,作为‘某种入门牌号’,那么这就是托马斯·曼的著作。” 这部著作的发表,终于使英国政府改变了旧的重金主义政策,将重商主义思想带进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部著作中,托马斯·曼对重商主义的理论进行了详尽而系统的论述。
(1)反对早期重商主义的贸易政策。托马斯·曼反对重金主义,反对禁止金银输出。他认为:“货币产生贸易,贸易增多货币。” 托马斯·曼认为,如果将货币仅保持在王国之内,即无法较快地扩大对外贸易,对外贸易只能取决于外国对我们货物的需要。因此,他首先提出应承认偶尔有输出金银的必要,因为向印度输入白银可以从印度进口,有利于英国向印度出口的货物。他的这一观点标志着早期重商主义思想的衰落和晚期重商主义思想的兴起。
(2)重视发展对外贸易。他认为对外贸易才是国家致富的手段,对外贸易的好坏是一个国家贫穷与富裕的标准。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对外贸易都能使国家致富,只有保证贸易出超才能达到目的。他说:“对外贸易是增加我们的财富和现金的通常手段,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时时谨守这一原则: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更多。” 托马斯·曼还举了一个例子:假如一国有布、锡、铅、铁、鱼类和其他产品的充分供应,除自己消费之外,每年还有220万镑价值的剩余产品输往国外,靠这笔出口每年可以从海外买到并输入200万镑价值的国内没有的货物供国内消费和使用。如果一个国家一直遵循这个惯例从事贸易,就可以保证王国每年有20万镑的财富增加,因为没有带回国来的那部分货物,必须是以现金的形式带回国来。他的这一理论被人们称为“贸易差额论”(Balance of Trade)。
(3)重视无形贸易和加工贸易。他主张应采取各种措施鼓励外国人到英国观光旅游,以获得无形贸易收入;英国应发展远洋贸易和间接贸易,据他计算,用10万英镑从印度买来胡椒,运到意大利或土耳其就可以卖到70万英镑;鼓励外国人租用英国的船舶运输货物,以赚取运费和保险费;重视加工贸易。他提出为某些商品如谷物、生丝等建立专门的仓库,原样或加工后再出口;鼓励转口贸易。他设想把英国变成向外国输出粮食、靛青、香料等商品的货栈,低价购买商品再高价售出等。托马斯·曼是最早对无形贸易问题进行探讨的人,对后世影响较大。
(4)重视人口、技艺和商人的培养。他认为人口是一个国家繁荣的必要条件,生产者越多,生产的商品就越多。他主张鼓励生育。在强调人口数量增加的同时,他还十分重视提高人口素质,提高生产者的技艺水平,以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更高的价值。另外,他认为商业和贸易一样也是一种技艺,也应该提高商人的素质,培养全才型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