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战略地图:战略地图的核心思想与内涵
战略地图(strategy map)由平衡计分卡的创始人罗伯特·卡普兰和戴维·诺顿在2004年出版的著作《战略地图》中被提出。
它以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的目标(财务维度、客户与市场维度、内部流程维度、学习与成长维度)为基本点,通过绘制这四个维度之间的复杂联系而形成企业的战略因果关系图。
如果企业不能够全面地描述战略,领导者、管理者与员工之间无法进行顺畅地沟通,那么就无法对战略达成共识,必定制约企业的发展。
战略地图的核心思想是:
企业通过运用组织资本、信息资本和人力资本等无形的资本(学习与成长),来最大化企业的战略优势和效率(内部流程),进而把公司的特色和价值传递到市场(客户市场层面),最终实现股东的追求(财务目标)。
战略地图由平衡计分卡发展而来,与平衡计分卡相比较,战略地图新增了两个层面的东西。
一是颗粒层,表示每个层面下面都可以分解为许多要素,用来提高指标的清晰度和突出重点;
二是动态的细节层,用来描述战略随时间的动态变化。
战略地图的四个层面清晰地描绘了企业的财务目标,描绘了企业所面对的市场和客户的各种价值主张,制定了影响其他流程的关键任务指标,还指明了实现这些目标所需要的人才、技能、信息以及企业文化。
以上这些要素结合企业自身情况,清晰地指明了企业的发展方向和改进方法,论证了战略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因此,只要企业能够清晰准确地完成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方面的目标,最终便能很好地达成企业的愿景。
判断一个战略地图是否有效的方法有两点:
第一点是关键指标的数量及其分布比例,研究资料显示,成功应用战略地图的公司,指标数大致为20个,财务、客户、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层面的比大致为2∶2∶4∶2;
第二点是关键指标的性质比例,包括长期指标与短期指标、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