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增长黑客?
增长黑客指用数据分析取代“拍脑门”的决策,进而实现用户增长的人。这一概念起源于硅谷,Facebook等知名公司非常崇尚增长黑客文化,并且认为增长黑客对业务的增长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在国内,最近几年出现了以下3种增长黑客的形式。
第一,参谋型增长黑客团队。这是独立于整体业务架构之外的团队,由数据分析师、产品经理和渠道、用户、活动等运营类角色共同组成。他们不负责具体业绩指标的增长,而是通过数据分析来发现业务中存在的问题,由产品人员和运营人员向少量用户发起增长实验,验证出有效的增长方式后再向所有用户推广。
第二,业务型增长黑客团队。这类团队一般由几个大部门共同组成,产品、运营和市场等部门职责不变但相互协作,再加入数据分析师,由数据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
第三,单打独斗型增长黑客。这一类人只负责自己岗位模块的增长业务,比如增长产品经理负责的是如签到、分享等与增长相关的产品功能,活动增长经理负责裂变活动等增长活动。
二、增长黑客具有什么样的思维?
增长黑客思维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过程方面,二是结果方面。
在过程方面,增长黑客的一切行动过程以数据为导向。通过对渠道推广数据、用户行为数据和活动效果数据等历史数据的分析,可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寻找新的增长点。
例如在一句话活动文案的策划上,增长黑客会对目标用户的历史浏览信息进行词频分析,找出高频的词并在写活动文案时进行关联。
在结果方面,埃克里·莱斯在《精益创业》这本书中提出了两个结果指标,一是可执行指标,二是虚荣指标。所谓可执行指标,是指能够反馈真实效果,并指导具体行动的指标。例如在新增用户指标上,增长黑客更关注新用户的后续行为:资讯类产品有多少新用户每天浏览3篇文章,电商类产品有多少新用户在新增3天内产生了购买行为。所谓虚荣指标,事实上日常运营工作中大多数常见指标都是虚荣指标,例如活动曝光量、App下载量、每天打开App的人数(假活跃用户)。这些指标只是一个数字,并不能反映出有多少用户真正使用了产品,有多少用户留下来。
三、增长型团队需要具备哪些能力特征?
增长黑客的概念起源于硅谷。在2012年发表的《Growth Hacker is the new VP Marketing》这篇文章中,提到增长黑客通常采用A/B测试、搜索引擎优化、电子邮件召回和病毒营销等手段带来用户增长,因而他们日常关注的是页面加载速度、注册转化率、电子邮件到达率和病毒因子等指标。
从这里可以看出,增长黑客关注的不只是结果,更关注影响结果的过程。例如落地页的加载速度影响了获客环节的用户体验,加载越慢用户流失越高,邮件到达率越低,EDM营销的效果就会越差。
一个公司的增长黑客往往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团队。在硅谷,有些互联网公司的增长团队的组建类似于敏捷工作法中的敏捷小组,将产品经理、开发人员、市场人员和数据分析师等相关人员组成一个专门的部门,来对单独的业绩指标负责。而有些公司的增长团队则来自于外部招聘,专门负责进行实验验证。
而想要组建一支增长团队,需要具备以下3个能力特征。
1.数据驱动的用户需求洞察能力。
数据分析师是增长黑客团队中必不可少的角色,而且每个团队成员都需要具备数据驱动思维。例如,产品经理需要发现用户流失高的路径节点,改善产品流程;UI设计师需要具有用户体验设计思维,转变为UX设计师,通过交互数据发现用户的点击习惯,提升交互体验;文案、策划等职能人员要善于用A/B测试验证策划方案及用文案表达出用户喜好,找到最好的创意。
数据分析师的职责在于通过历史数据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例如在提升用户留存率上,数据分析师要对留存用户的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以发现高留存用户使用产品的场景、节点、功能或行为偏好等,通过对高留存用户的特征与低留存用户行为的样本进行对比,提出提高用户留存率的策略。
2.持续迭代的能力。
每一位产品经理都需要有“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思维。从用户需求出发的产品迭代要求产品经理具备辨别用户需求真伪的能力,在迭代方式上需要平衡产品自身的发展目标、用户需求引导目标和市场竞争影响因素等多个方面,洞察用户的真实需求,创造产品的“啊哈”时刻。
3.试错思维。
无论是产品设计还是活动策划、文案写作,任何需要创意的工作都是在不断试错中检验创意的有效性。谷歌的企业文化首要的便是实验检验+快速迭代;扎克伯格也提到过在全世界有成百上千个版本的Facebook在运行。每个工程师都可以尝试不同的创意,让1万到10万的用户去体验这个创意,从而得知创意结果的好坏。
互联网企业与传统制造企业相比,其明显优势在于缩短了产品迭代周期与资源投入。任何创意都不能保证一定成功,小范围的用户体验测试,是验证创意可行性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