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从众心理进行营销:从众心理让大家都来买

从众心理让大家都来买

先给大家说一个在零售商场购物的场景——

一名顾客在柜台旁看商品,销售员热情地跑过来问“先生要买什么,我可以帮你”,结果顾客说“我随便看看”,于是离开了柜台。一会儿柜台又来了一群人来买,大家叽叽喳喳地询问销售员。过不了一会儿就有一人掏钱买下了一个,于是其他人纷纷准备购买。这时候,先前的顾客又出现了!他在旁边认真地听着,看着,还拿起了商品反复看。结果他说:“喂,给我也拿一件!”

这是实际发生在每一个柜台上的故事,是你、我、他都可能存有一种购物时的习惯,那就是从众心理。

你在挑选商品的时候是不是也有这样的从众心理呢?你在购买时所关注的是商品的什么呢?价格?信誉?还是对商品的了解和熟悉度?不敢下单,或者是觉得门槛太高?还是缺少示范,没人在你前面购买这样的商品?

买家看到的“很多人”是如何“看”的呢?在网络这样的一个虚拟的购物环境中,顾客看到的就是商品的销售量、浏览量,及其顾客对商品的评价,还有最新商品促销通知等等,都能为用户营造这种“绝不仅有你一个人在购物”的环境。营造“有人”而且“人很多”的氛围告诉顾客,买这件商品的顾客并不仅仅只有你,你购买这件商品是很合情合理合群的行为。在你之前,很多人已经购买了这些商品,在你之后还会有很多人继续来买。不用担心,勇敢地点下“确认”键。

这就是我们的从众心理,每个人都有,无可避免的。再看一个例子:

一位女士打算去商场买衣服,经过商场门前的广场时,发现一群妇女围着一个人在抢什么东西。这位女士开始并不在意,等她走近一看,原来有一小商贩正在叫买女性夏天穿的丝袜,十元钱三双,小商贩说是因厂家出口超过订单的部分要赶快变成现金冲抵成本才如此廉价的。不买的话,“错过这一村就没有那一店”。这位女士原计划是去买衣服的,结果看见好多女性都蜂拥而来去抢购,结果也忍不住自己的从众心理去买了一大堆丝袜回家。

且不说那丝袜的来历是不是小商贩说的原因,也不说丝袜质量好坏。单就从这位女性从不想买到想买的过程,就是典型的购买行为中的从众心理使然。

“从众心理”其实是一种顾客购买过程的心理活动,通俗地解释就是“人云亦云”“随大溜”;大家都这么认为,我也就这么认为;大家都这么做,我也就跟着这么做。商家如果能有效地掌握或调动顾客购买行为中的从众心理,肯定有助于产品的销售。

当然,“从众心理”也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结果:消极的一面是抑制顾客个性,束缚思维,扼杀创造力,使人变得无主见和墨守成规,这也是商家希望看到的;但也有积极的一面,即有助于顾客学习他人的智慧经验,扩大视野,克服固执己见、盲目自信,修正自己的思维方式、减少不必要的烦恼如误会等。所以买卖双方无时无刻不在暗里明里“博弈”。

其实掌握顾客的心理,比起其他条件如产品的价格、特色等,在营销上反而更有决定性。因为一切购买行为,到最后都是取决于顾客当时的心理导向。古语云:“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如今“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已成为营销战争的秘笈。“攻心为上”对营销来说关键就在于抓住顾客的心。

我们通常会发现这样一种现象,顾客不论是买东西或是吃饭,都喜欢往人多的地方去。如哪家商场的人多,那么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挤进去;哪家大排档生意好,即使没有空位,顾客也愿意花时间去等,而不愿意离开。任何商店都是如此。如果顾客发现哪家商店的人多,都会不由自主地走进去逛一逛、看一看是不是有什么力度大的促销活动。即使附近的一家商店没什么人,也少有消费者会主动进去看看。这也就是所谓的从众心理。有从众心理的顾客,有些并不是有急切的需要,而是为了凑热闹,看是否能得到实惠进行消费,以求得心理上的满足。面对顾客的从众心理,销售员可运用专业、时尚、口碑、热销的促销语言趁热打铁,促成交易。

顾客接受销售员推荐的时候不敢做决定,销售员告诉顾客谁谁在使用,尤其是她认识的朋友也在用,顾客就会放心购买。为什么做广告都要找明星、找有影响力的人物?因为他们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人们看到著名人物的广告就会顺应大众的心理,营造一种你想我在使用,我想你也在用,大家想大家都在用的共同想法。正是大家想大家都在用的心理,广告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广告就是利用人的从众心理产生效果的。绝大多数的顾客对新品牌存在顾虑,在顾客不能下决定的时候让她看看她周围的人都在使用,尤其是顾客认识的人产生的效果会更好,这样的方式可以打消顾客的疑虑,让顾客放心。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