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社会分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马克思称之为自然分工,并指出:“由性别、天赋、需要、偶然性等方面引起的自然分工是社会分工的最初形态。”强调“自然分工发生在交换之前,产品作为商品的这种交换,起初是在各个共同体之间而不是在同一个共同体内部发展起来的。这种分工在某种程序上不仅以人本身的自然差别为基础,而且以各个共同体所拥有的生产的自然因素为基础。”  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发展中,由于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极大地依赖着自然界,受自然界束缚,基于自然分工的社会推动作用极其有限,产业结构处于最为初级的形态,可以认为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产业结构。然而,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由蛮荒时代步入文明时代,社会分工开始逐渐在经济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并极大地推动着产业结构的发展。在这一过渡期中,先后出现了三次大的社会分工,使人类社会走向了农业文明,形成了较为初级的产业结构形态(表2-1)。

 

表2-1 早期社会分工与产业结构演进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大约发生在原始社会野蛮时代的中级阶段。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类逐渐发明了弓箭,使得一部分人分离出来,形成了游牧部落,因此劳动形态也表现为农业劳动和采猎劳动。恩格斯指出:“由于有了弓箭,猎物便成了通常的食物,而打猎也成了常规的劳动部门之一。”  而另外一部分人则开始实施采集,逐渐发现了一些可供食用的植物,并实现了零星的植物栽培,种植业也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得以形成。这样,原始人群之间形成了一种分工关系,出现了从事两种不同劳动的人群,尽管两类人群都是从事今天所谓的广义的农业,但这是第一产业的一种初级结构,对于产业结构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发生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在社会演进过程中的不同人群中,弓箭对于游牧部落具有重要作用,而对于从事种植业的人群来说,石器以及铁器的重要性也是显而易见的。这些工具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智力的发展,有些人开始专门从事工具的制造,这种专业化的形态称为人类工业活动的开端。随着人类的进化,人类开始逐渐迈入高级阶段,在逐渐专业化的过程中,有两件事情对于产业结构的进一步分野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是织布机,第二是矿石冶炼和金属加工”。  “织布业、金属加工业以及其他一切彼此日益分离的手工业,显示出生产的日益多样化和生产技术的日益改进,农业此时除了提供谷物、豆科植物和水果以外,也提供植物油和葡萄酒。如此多样的活动,已经不能由同一个个体来进行,于是手工业和农业分离了。”  这样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工业的人群,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发展。

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则发生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的时期。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除了生产行为之外还存在着另一种重要的经济活动,即交换。在人类社会的低级阶段,人类的生产行为不能或者仅能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但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的进步,人类可以获得更多的食物,人类自身的生产开始出现了剩余,于是交换开始在人类社会中存在,并逐渐有人专门从事交换活动。恩格斯对此有一个生动的论述:“在野蛮时代低级阶段,人们只是直接为了自身的消费而生产,间或发生的交换行为也是个别的,只限于偶然的剩余物。在野蛮时代中级阶段,我们看到游牧民族已经有牲畜作为财产,这种财产到了畜群具有相当规模的时候,就可以经常提供超出自身消费的若干剩余,同时我们也看到了游牧民族和没有畜群的落后部落之间的分工,从而看到了两个并存的不同的生产阶段,也就是具有进行经常交换的条件。在野蛮时代高级阶段,进一步又发生了农业和手工业之间的分工,于是劳动产品中日益增加的一部分是直接为了交换而生产的,这就把单个生产者之间的交换提升为社会的生活必需。”  这种交换的大量发展促使了一部分人专门从事这一活动,由此出现了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的分离,从而商业行为开始得以形成,产业结构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演化。

贸易是社会分工的产物。人类社会经过三次大分工之后,形成了初步的较为完整的农业、工业和商业的产业结构体系。社会中的生产交换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原始社会早期,人类只有部落内部按性别和年龄进行的自然分工,处于完全自给自足的状态,部落之间没有交换,即没有贸易;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产品有了剩余,在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之间开始了剩余产品的相互交换,但这只是偶然的物物交换;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出现了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生产即商品生产,进一步推动生产力的提高,促进社会交换范围的扩大,并产生了货币,使物物交换发展为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第三次社会大分工致使商业被独立出来,也相应出现了专门从事贸易的商人,贸易范围逐步扩大。到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公有制开始解体,出现了财产私有制和国家,于是部落之间的贸易发展为国家之间的贸易,形成了最早的对外贸易。可见,存在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和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是国际贸易产生的两个前提条件。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