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一词汉语释义是指有机体的构造、功能和相互关系。任何有机体都是一个系统,所以机制实际上是系统内部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赖、相互协调并按一定方式运行的一种自动调节、应变的功能。贸易运动有赖于内部结构各层次、各要素、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和互相变通。贸易主体的经济行为是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为了保证这些经济行为正常合理地运行,需要一定的机制来发挥作用,这个机制就是贸易运行机制。贸易主体是贸易运行的组织者和决定力量,因此,贸易运行机制,也可以说是贸易主体的经营机制。一个完善的贸易主体经营机制应包括动力机制、决策机制、调节机制和约束机制四部分。
(一)动力机制
按照动力的来源,动力可以分为原动力、后发力、系统外引力三种。原动力就是贸易主体为追求最大的经济利益而产生的激励力量;后发力是系统内部各主体之间面临外部环境的变化,特别是面临激烈的竞争环境而体现出来的激发力;外引力是一种游离于系统之外,但又要在系统内实现的力量,它包括法律法规、政策、信息等的规范、指导和引导而产生的激发力或约束力。原动力机制涉及经济行为的根本利益,亦即经济利益的分配问题,决定着经济主体行为的基本方向。后发力机制是贸易运行中所产生的客观压力,是客观自发力量,其作用是逆向的。如面对巨大的竞争压力,贸易主体只有积极作为,创造优势,才能生存和发展。外引力机制是一种引诱力机制,是一种人为的自觉的力量,这种力量的作用,既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逆向的。如对高新技术产业的鼓励政策,推动了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这种作用就是正向的。又如反商业贿赂法的实施,促使贸易主体不断规范自己的贸易行为,这种作用就是逆向的。
(二)决策机制
决策机制是贸易运行机制的枢纽,对贸易运行及其经济利益产生直接的影响。决策机制包括决策点、决策权力的分配、授予等内容。对这些内容有不同的理解,本教材认为,决策点是指决策的关键点、要点、内容,内容是否科学、正确,直接关系到贸易运行的成败。决策权力的分配,是指由谁来作决策,国有企业政府也不能决策太多;决策权力授予,是指由谁发布决策,主要是实施、完成决策内容。由于贸易决策具有时效性高、短期决策比重大、不确定性大等特点,要求决策机制要灵活,快速。
(三)调节机制
贸易调节机制是贸易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动力机制和决策机制为基础的。调节机制贯穿于整个经营过程的始终。贸易调节机制可分为:
1.外部调节机制
外部调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市场机制自发的调节。这主要是通过市场商品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由供求变化而引起的价格变化来调节贸易主体的贸易活动。二是自觉的调节,主要是国家或政府运用各种经济、法律的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干预来调节贸易主体的贸易活动,规范贸易主体的市场行为。
2.内部调节机制
内部调节机制是指贸易主体在既定的外部力量作用下,自动地保持对外部环境信号作出反应的灵敏性,以及保持主体内部的运转协调和平衡。这种内部调节机制的效果,反映主体内在的活力和运行效率。
(四)约束机制
约束机制是指贸易主体按贸易的客观规律以及国家有关方针、政策、法规和道德准则的要求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贸易主体行为包括贸易自然人行为和贸易企业行为,其中主要是贸易企业行为。企业行为是指企业在一定的市场环境条件下,经营者对种种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理性反应,或者说,是企业在一定的目标函数驱动下,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有规律的或者合乎理性的反应。贸易主体经营行为目标是多元的或复合的,一般来说,它不会自动地同社会经济运行目标完全吻合。因此,除了需要调节机制加以调控外,还需要一定的约束机制加以约束。贸易运行的约束机制主要有:
1.市场约束
贸易活动是为实现商品价值而展开的,即为卖而买,先买后卖,连续买卖,而且要快卖快买,使投资增值。因此,市场约束实质是实现商品价值条件的约束。在市场约束下,贸易主体行为不能随心所欲,而是要自觉地服从于市场所发出的信号,根据市场变化,确定自己的贸易规模、贸易方向和贸易方式等。由于贸易主体行为要受市场约束,因此,国家对其控制和调节主要可通过市场来进行。
2.预算约束
所谓预算约束是指以预期的收入控制支出。这种收入对支出的约束,不是事后的结算,而是事前的行为约束。在这种约束条件下,贸易主体在经营的过程中,就会权衡哪些商品该经营,哪些商品不宜经营,是扩大经营规模还是维持现状或缩小经营规模,资金是否需要借贷,借贷多少,利润该如何分配等问题,由此便形成了对经营者的自我约束机制。
3.法律约束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日益受到法律的约束,这是社会进步的要求,也是社会进步的体现。通过法律约束,可以保证贸易活动的有序进行,可以合理地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和社会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