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卖店如能正确运用商品的配置和陈列技术,销售额平均可以提高10%,在当前所有的陈列技术中,最具销售力的是借势陈列。
合理的商品陈列具有展示商品、刺激销售、方便购买、节约空间、美化购物环境等多种重要作用。在当前所有的陈列技术中,借势陈列是最具销售力的。借势陈列就是专卖店在陈列时通过借时机、借地利、借心理、借竞争及搭便车等手段,来获取顾客的注意,从而增加产品销售力的陈列方法。
好的陈列和差的陈列,对销售的影响至少在一倍以上,这就是众多商家极度重视商品陈列的原因。商家总是不惜重金抢夺黄金货架,商家总是将最好卖的商品放在最有利的位置。
一、巧借时机陈列
对于商家,要想将产品放到理想购货架上,特殊的时机值得一借;对于商家,货架陈列的依据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机的不同进行调整,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节日、事件等足以调动消费者或部分消费者购买兴趣的机会,都可以成为时机,不相关联的商品,能够通过特定的时间联结在一块,如巧克力原来在糖果类产品的货架上,鲜花则放在生鲜区的旁边以利用其湿度。两种商品平时见不上面,但情人节鲜花和巧克力的热卖,让它们联系在一起。如果买了鲜花,又到糖果货架上去找巧克力,多费劲,多不方便!而有些人买了鲜花,不一定购买巧克力,如果你将巧克力陈列在鲜花旁边,这样的随便购买就可以提高销售额。
二、巧借相关商品陈列
也可以借助相关产品的陈列来使产品的陈列效果最好。一般来说,商品陈列面积小、反复购买概率相对低、有一定的延伸价值、小巧精致的产品可以借相关产品的势。
当然不是所有的商家都可以这样陈列。像家乐福这样的大卖场,陈列都是按照品类划分。通常都有严格的规定,不容易将不同类的商品陈列在一起,而对于那些比较小的便利店来说,虽然也按照类别来陈列,但是由于单品较少,整个超市面积也小,陈列也就显得更为灵活。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这样的借势陈列,不适宜在一个小超市里大为采用,因为用得过多,超市会显得散乱,陈列显得没有规律,消费者很难找到他们经常要购买的商品。
三、巧借竞品陈列
去超市经常会有这样的经历:已经想好要购买的啤酒,但在啤酒的陈列区,该啤酒旁边陈列着另外一个品牌,一看价格,一瓶少付2角,如果口味差不多、容量一样,消费者肯定会买便宜的。购买的决定就这样改变了。价格借势在陈列中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从而起到打击竞争品牌的作用。可以说几乎没有一种竞争手段比这更直接、更致命。
如果企业的产品和竞争者是同类产品,并且包装、质量、款式、品牌力都和竞争品牌不相上下,但是该企业的产品价格比竞争品牌低,该企业做商品陈列时,应该紧贴着竞争品牌,这样就能很直观地突出产品的价格优势。这小小的价格标签,常常是厂家把消费者拉到产品面前的最后机会。
当产品优势非常明显的时候,陈列务必要用紧跟策略。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产品紧跟竞品时,起到的作用就是让消费者进行比较,充分借竞争品牌相对于你的弱势,来提升自己的优势。一边打压,一边提升。效果十分有效,这是陈列中的关键!
当然,一种产品相对于竞品,在很多方面能够产生优势,商家有了紧跟意识往往还不够,最重要的是要在陈列中充分将你区隔竞品的优势提炼出来,简单明了地告知消费者。
四、巧借旺销商品陈列
新品入市,不可能一进入市场就卖得非常好,那么旺销产品旁边的位置,是新产品最好的推广位置。
旺销产品一般位于人流量最大的位置,消费者在其货架前停留时间也比较长,极易受到关注,被购买的机会自然很多,如此旺势,非借不可。有资料表明:紧靠旺销商品陈列的商品,受到消费者注意的程度要远远高于其他商品。当然这些位置的价格比较昂贵,商家可以通过适当减少陈列面积来节省陈列费的支出。
借旺销产品之势陈列产品有两个问题值得厂家注意。
(1)如果你的产品和旺销产品在品质、包装、价格等方面有明显的弱势,请你务必要远离旺销产品,否则你只会成为别人的陪衬,更加暴露出你的缺陷。
(2)必须要体现出你与旺销产品的不同个性,突出你与旺销产品的区隔,你的产品才可能和旺销产品站在同一个高度竞争。店内售点POP广告,是体现产品个性最好的方式。
五、巧借自己商品陈列
借势陈列并非只是借别人之势,自己产品之势,同样也可以借。比如产品线长的商家,其实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好卖。商家将不是特别好卖的产品和畅销品陈列在一起,就是要借自己的畅销产品之势带动销售。
六、巧借消费者购买习惯陈列
消费者购买习惯其实也是有规律的,关键是商家能不能发现其中的规律并适当运用。商家应该仔细观察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找到常被忽视的借势契机。
比如,超市靠近出门和入口的通道上人流要比别的地方多,这是所有消费者在超市行走购物的规律,那么可不可以凭借这个习惯来陈列商品呢?
当然可以。比如:消费者的购买习惯分为冲动型购买和目的型购买。对前者,商品自然应该放在人流最为密集的地方,消费者来到跟前时,通常很习惯地就将这些商品放进了购物推车。这些商品适合饮料、面包等消费频率高的商品。相反,像剃须刀、收音机等商品,消费者购买时有明确的目的,大可放在比较冷清的角落。
当然,还有很多购物习惯可以借势,只要商家仔细观察、科学分析,完全可以找到其中的规律。这样的势借好了,也可以起到意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