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报(邸抄、朝报、条报、条陈)的作用和读者对象是什么?

邸报虽然没有自己采写的新闻,但邸报在客观上起了沟通信息的作用,阅邸报者从邸报的各类内容中获取各种必要信息。皇帝的圣谕一般包括重要官员的升黜、任免、褒贬,对重大问题的决策、指示,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官场的变迁、宫廷的动态。大臣的奏折一般是就全国重大问题向皇帝提出建议、要求,在奏折中报告有关情况,提出自己的见解,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全国政治、军事、经济、民生等情况。各地方的奏折一般报告本地方的情况,向朝廷提出要求,阅读者可从中了解各地情况。阅读者了解这些情况,特别是了解与自己密切相关的情况,绝不是为了向皇帝表忠心、守臣纲、颂皇恩之用,而是为了及时采取对策。这可以从古典小说、文献中得到佐证。《红楼梦》第四回写薛蟠为霸占英莲打死张三,通过贾政等人活动,薛蟠得以逍遥法外,到第九十九回“守官箴恶奴同破例,阅邸报老舅自担惊”,写到贾政任江西粮道衙门主管:

一日,在公馆闲座,见桌上堆着一堆字纸。贾政一一看去,见刑部一本:“为报明事,会看得金陵籍行商薛蟠……”贾政便吃惊道:“了不得!已经提本了!”随用心看下去,是“薛蟠殴伤张三身死,串嘱尸证捏供误杀一案”。贾政一拍桌道:“完了!”

刑部的奏本说,薛蟠不像县里所判的是过失误杀,而是故意杀人,要将薛蟠收监抵命。但邸报上所刊刑部的奏本写到“承审不实之府州县,应请……”就没有了,贾政翻遍所有邸报,都不见下文。贾政惊慌得很,因为薛蟠不仅是贾政的外甥,而且主要由于薛打死人后,“贾政因薛姨妈之托,曾托过知县;若请旨革审起来,牵连着自己,好不放心”。到了后来,贾政实在放心不下,“心想薛蟠的事到底有什么挂碍,在外头信息不早,难以打点,故回到本任所来便打发家人进京打听”。很清楚,贾政作为一名地方官阅读邸报,从中获得必要的信息,一旦涉及自己的切身利害,就采取应急措施———摸清情况、通路子。

《金瓶梅》有一段故事同《红楼梦》有异曲同工之妙。第十七回写到,兵科给事中宇文虚参奏蔡京、杨戬等人媚外祸国,罪当问斩。宋征宗震怒,除蔡京留任,余皆革职问罪。杨戬是西门庆的亲戚,听到风声,由其女婿陈经济护送,把几箱金银细软转移到西门庆家。西门庆一看,吓慌了。

西门庆叫了吴主管来,与他五两银子,教他连夜往县中承行房里,抄录一张东京行下来的文书邸报来看。

抄一份邸报花五两银子,西门庆为了获取信息,真是不惜工本,因为这桩案件涉及他的身家性命。

《红楼梦》、《金瓶梅》是小说,不一定实有其事。但在两位作者的心目中,他们把邸报看作官吏获取信息的工具。正因为邸报中“升沉得丧,毁誉公私,人情世态,畔援歆羡,种种毕具” ,可以获得许多重要信息。宋以后,邸报逐渐为官吏们每天必读的功课。

阅读者把邸报看作获取信息的工具,那么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为什么准许发行邸报或容许邸报的存在呢?是不是单纯为了向臣民灌输忠君思想、宣传封建纲常、对劳动人民实行阶级压迫的需要?这应该作具体分析。

毫无疑问,封建王朝的最高当局通过在邸报上发布许多任免奖罚官吏的圣旨来“勉天下之为吏者”,恩威并施,驱使各级官吏为君主效忠;通过邸报上刊登的歌颂皇恩浩荡的大臣奏折,宣传君臣之道;通过邸报发布各种法令,使全国悉从君令;通过邸报来选登一些对封建王朝有利的材料,封锁一些消息。这就是邸报所起的宣传作用。这一点在宋朝表现得极为明显。宋改唐制,把邸报的编纂权、发布权收归中央,其目的是“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一” 。“听一”就是听从皇帝一人。巩固君权,维护封建纲常,这是维护封建的中央集权所必需的。

封建王朝作为庞大的国家机器,要使它协调一致地运转起来,这不但要有一个统一的思想,而且还得提供一定的情况。光有思想,没有情况,各级官吏无法开展工作。这就使邸报多多少少总得透露有关信息。明末农民起义,尽管皇帝一再命令缓发、扣发有关农民起义军的胜利消息,但崇祯皇帝既然要各地协力剿匪,要各地勤王,不透露一些真实情况叫谁来卖命?像罗汝才部农民军在1634年从湖北攻入四川这种消息,对封建王朝显然不利,但不得不刊登。

因此,封建王朝最高当局准许发行邸报的意图,除了宣传忠君、封建纲常之外,还有通信息一项。但是宣传也好,通信息也好,都是为了协调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维护封建王朝的中央集权制。邸报和被统治阶级并不发生直接的关系,因为它最大的发行范围仅仅是官吏以及“官吏预备队”———读书人,被统治阶级的主体农民以及手工业者基本上不识字、不要看,也看不到。

到近代中文报纸问世以后,邸报沟通信息的作用日益缩小。清朝晚期《京报》上的部分内容已为报纸上的新闻所取代,部分被报纸(像《申报》、《万国公报》、《新闻报》等)所摘录,或作为报纸的附录,成为报纸内容的一部分。因为当时清廷不允许记者采访有关中央新闻,报纸只好摘登《京报》上的材料作为新闻代用品,让读者间接了解中央的动态。到清末,《京报》消亡,代以清政府发行的《政治公报》(后改为《内阁公报》),专发皇帝的谕旨、政府的文件、大臣的奏章,它正式成为清政府的机关刊物,不像《京报》那样,政府不负责任。到了现代,演化为《国务院公报》,刊登政府的各种文件。因此,邸报并非近代报纸的始祖,而是政府公报的始祖。

版权声明:本篇文章(包括图片)来自网络,由程序自动采集,著作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我们删除,联系方式(QQ:452038415)。http://www.iqinshuo.com/5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