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15世纪,封建社会的后期,在西欧已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正如马克思所说:“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 16—18世纪,是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时期。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产生出最早的新闻事业。
马克思在谈到需要和生产时揭示了一条朴实的真理:“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 报纸的产生以及它的大量生产,正是适应了当时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而社会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的出现。报纸伴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来到了世上。
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开始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出现以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改变,几千年来凝固不变的社会秩序一下子被打破了。《共产党宣言》描绘出一幅世界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生动情景:伴随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出现,
①社会的规模大大地扩大了。“不断开拓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不管反动派怎样惋惜,资产阶级还是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门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
②社会的变动大大加速了。“资产阶级除非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否则就不能生存下去……生产的不断变革,一切社会关系不停地动荡,永远的不安定和变动,这就是资产阶级时代不同于过去一切时代的地方。”
③生产的分工大大地精细了,从而各行业、各部门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地加强了。资本是集体的产物,它只有通过社会许多成员的共同活动,而且归根到底只有通过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活动,才能被运用起来。
④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资产阶级、封建阶级(包括各种教派)、工人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激化了。
社会规模的扩大,打破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使得世界各地的任何重大变动都和人们的切身利益发生直接的关系。人们不但需要了解本地的情况,还必须关心世界各地的重大事变。社会急剧的变动,各阶级之间斗争的激化,使得社会每日每时涌现出大量新闻,而人们为了适应这种变动的需要,不得不每日每时去追逐新闻。社会分工的精细,使得每个生产单位都不能埋头生产,而只有在首先摸清与它有关的一切企业生产情况的前提下才能生产。处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们迫切需要大量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信息;而且,各阶级、各派政治力量、各种职业,尽管抱有不同的动机,对世界上的重大事件都表现出共同的关心,这是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所不可比拟的。
社会对信息的渴求达到什么程度,从下面的事例中可见一斑。1660年,英王查理二世复辟,上台伊始,下令封闭所有报纸,唯有一位绅士麦迪曼获得发布国内新闻的特权。他不用印刷,而是雇人抄写新闻,每周一期,每期售价5英镑(相当于现在50英镑),贵得惊人。但是一般的商人、外交官、咖啡馆老板、金融界的老板却忍痛出高价订阅。麦迪曼为此大发横财,发布新闻权一时成为英国最大肥缺之一。那么高的售价为什么还有人订阅?很简单,这批资本家、外交官若不了解国内外变动是无法开展业务的。咖啡馆历来是新闻市场,人们来喝咖啡,重要的目的是打听新闻,咖啡馆老板消息不灵就不能招徕顾客。麦迪曼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把权力转化为货币。
社会对信息量的需求在激增,需要信息的人在激增。古代社会那种狭小的新闻活动规模已不能适应新的变化,过去像传递情报式的新闻活动方式也已不能适应新的要求。于是,社会需要分出一部分人来专门收集、发布新闻,公开出售,以满足人们了解新闻的需要;社会需要创造出一种新的运载新闻的工具,以便让新闻传得更远更广。“需要是同满足需要的手段一同发展的,并且是依靠这些手段发展的。”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不但使新闻事业的产生有了社会必要,而且为新闻事业的产生准备了全部物质手段。
报纸要有一定的读者群,读者的必要条件是有一定的文化水平。随着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各类学校大量地兴办起来,整个社会的文化水准在提高。这倒并非出于资产阶级的仁慈,而是为了训练雇佣劳动者的需要。因为,企业之间的激烈竞争,资本家需要雇佣大批知识分子来改革生产工具,需要发展科学技术和其他文化事业;而生产工具的不断改革,产品越来越复杂、精细,需要越来越多的有文化的技术工人,否则,工人连图纸也看不懂,更谈不到生产了。这样,使得初等、中等、高等的学校大量地兴办起来。这就客观上为报纸创造了读者群。
资产阶级还创建了大量巨大的城市,使城市人口比农村人口大大增加起来。这就便利了报刊的新闻采集和报刊发行。资本主义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各企业之间紧密协作,工厂就需要相对集中并靠近交通要道。这就使城镇大量地兴起,城镇人口急剧增长。比如在英国,曼彻斯特、利物浦、伯明翰、波尔顿等新兴工业城市都是在17、18世纪逐步形成的。1770年,曼彻斯特人口才1万,50年后达到35万人。人口确实以几何级数在增加。城镇大量兴起,人口骤增,使新闻采访比较容易,报刊发行既集中又方便,保证了报刊的销路。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报纸是城市的产物。
交通、通讯的迅速发展保证了新闻采集、发布的迅速及时。交通、通讯是资本主义制度商品经济的输血管。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交通、通讯的发展特别迅猛。在17世纪,欧洲各国的邮路已连成一片,公路大量地修筑,新闻的传递和报刊的发行随之加速。
印刷、纸张等工业的日趋发展,保证了报刊的物资需要。
最后,资本的原始积累在增加,资本的集中加速,使资本家有可能独资或合资办报刊。资本家为推销商品,需要大量地刊登广告,报纸从广告中可以获得大量利润,使报纸成为有利可图的企业。从17世纪开始,报纸就和广告结下了不解之缘。可以说当时无报不登广告,有的报纸几乎完全刊登广告。
植根于这样深厚的社会经济土壤之中,报刊的产生成为历史的必然。在新闻史上,我们尽管可以列举不少报纸创始者的名字,我们也的确不应该抹杀他们的功绩,但处于当时的社会背景之下,报纸不由他们来办,还会有其他人出来创办。所以,我们不应该把报刊的产生仅仅归于某些人的天才。并且,这些创始人创办报刊的动机并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不是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在他们创办报纸的动机背后蕴藏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
报刊的问世既然是历史的必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那更是任何人为的外界暴力都不可阻挠的了。报刊的产生发展是个十分曲折、艰难的过程。它作为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产物,却在封建社会末期出现。它有利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但对封建统治却无多大好处。相反,报纸沟通政治、经济、军事等信息,却会使封建统治赖以维护的愚民政策发生动摇。因此,报纸的迅速发展引起封建统治者的本能恐惧,他们采取种种手段力图扼杀或控制报纸。
有的封建王朝用强力来取缔报纸,像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1713—1740年在位)一上台,就下令封闭所有报纸,连仅仅传播商业信息的报纸也不例外,违者处以重刑。有的制定出版法,提出种种苛刻的条件压制报纸,像法国封建王朝在1724—1763年两度颁布法令,严格限制书报出版,违者重罚。有的限制民间报纸,用发行官报的办法来控制新闻,像英国、意大利皆如此。但不管封建势力怎样,报纸在产生后却此起彼伏,波浪式地向前发展。因为国王、教会的权力虽然大,但终究无法抗拒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力量。封建势力既然无法铲除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也就无法清除植根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土壤中的一切事物,包括报纸在内。